$中科曙光(SH603019)$ 一、股价低迷与人为操作的争议分析
大股东密集减持的疑点
减持时间线:2025年1月中科算源(中科院全资)宣布减持2%股份(套现约14.21亿元),减持期为2-5月;5月25日合并方案公布,时间点高度重合。
减持动机争议:
表面理由:中科算源称“自身发展需要”,类似2022年减持套现6.74亿元的操作。
深层逻辑:
降低合并阻力:减持后中科算源持股从16.36%降至14.68%,股权分散可减少合并方案投票时的中小股东反对压力。
规避控制权博弈:合并后中科算源在存续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4.2%,减持或为平衡新主体股权结构。
大宗交易异常:5月单日大宗交易折价率高达12.46%(56.99元 vs 收盘价65.21元),买方多为机构(如ETF、险资),疑似通过大宗交易向长期资本转移筹码,为合并过渡期提供“股价稳定器”。
合并方案的利益失衡
换股比例争议:1:0.5525的换股比例使中科曙光股东权益被稀释44%,换股价值79.26元虽高于停牌价65.21元,但远低于其持有海光股权的公允价值(885亿元,占自身市值97.6%)。
现金选择权缺陷: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定价61.9元,仅溢价0.03%,被指“形同虚设”。
主力资金压价嫌疑
配套融资需求:重组需向特定对象募资,若股价短期大涨将推高融资成本,主力可能通过释放中性消息抑制非理性上涨。
套利机制约束:中科曙光股价锚定海光信息(公式:曙光股价 = 海光股价 × 0.5525),若海光被压价,将触发套利资金抛售,加剧波动。
二、合规性:是否存在“见不得人的勾当”?
法律层面的争议
违反《重组办法》:
第三条:大股东利用重组信息优势减持,涉嫌操纵股价。
第十一条:换股定价未纳入曙光数创(市值63亿)、中科星图(市值38亿)等子公司公允价值,低估资产价值。
第十四条:中科曙光持有的海光27.96%股权(公允价值885亿)未按市场价值计量。
注销股东资产争议:方案计划直接注销中科曙光持有的6.499亿股海光股权,被指变相剥夺股东财产权。
监管与市场反应
交易所问询风险:高折价减持+换股比例争议可能引发监管问询,但尚无公开处罚记录。
中小股东维权:部分投资者拟联合反对合并方案,若6月底股东大会反对率超15%,可能触发方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