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港股红利主题指数投资的朋友们,可能经常会看到港股+高股息、港股+央企、港股+红利低波等等不同的搭配,免不了疑问港股红利主题指数这么多,有何不同?该如何选择?其实港股红利主题指数有一个直接的区分就是看有没有加入低波因子,基于此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收益表现,今天我们就从风险收益、指数编制、成分股以及行业分布等方面来看一看主要港股红利主题指数的区别。
一、风险收益对比
区间回报(%)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数据截至2025.04.30,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代码为SPAHLVCP.SPI,港股通高股息(HKD)指数代码为930914.CSI,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代码为931233.CSI,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代码为HSSCSOY.HI,下同。
年化波动率(%)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数据截至2025.04.30。
最大回撤(%)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数据截至2025.04.30。
二、编制对比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恒生指数公司、中证指数公司,数据截至2025.04.30。
三、成分股和集中度对比
前十大成分股及权重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恒生指数公司、中证指数公司,参考数据截至2025.04.30。上述个股仅为举例说明,无特定推荐之意,并可能根据指数编制方案调整。
个股集中度(%)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数据截至2025.04.30,说明:Top3为前三大成分股权重占比,Top5为前五大成分股权重占比,Top10为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
四、行业分布和集中度对比
指数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数据截至2025.04.30。
行业集中度(%)
数据来源:标普指数公司,Wind,数据截至2025.04.30,说明:Top3为前三大行业权重占比,Top5为前五大行业权重占比,Top10为前十大行业权重占比。
前面我们说是否加入“低波”因子是港股红利的直接分类标准之一,不同指数根据编制规则不同在行业分布和个股权重以及上限上的差异,造就了指数的不同表现,前述数据可见加入低波因子后指数整体风险收益性价比更高。具体到投资选择上,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行业偏好和资金安排等进行选择。
$港股红利指数ETF(SH51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