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事儿,有点意思。
无锡的王燕清,59岁的人了,带着自家的先导智能,市值一口气站上700亿,股价短短几天涨了五成多。表面看是沾了固态电池的光,资本市场一通猛炒,可你要是真信这只是概念炒作,那你就太嫩了。我跟你说,这背后,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卡位战”。
王燕清这人,老江湖了。8万块钱起家,从做电容器设备干到给宁德时代“开机即用”的锂电池整线,他靠的不是运气。早在2018年,别人还在追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的风口时,他就抽调精兵强将,搞了个“多学科攻坚小组”,一头扎进了全固态电池设备的深水区。现在看,这步棋,下得有多远?人家宁德时代都说2027年小批量,2030年才可能规模化,可先导智能的干法电极、电解质膜复合、等静压这些关键设备,早就在给国轩高科这些头部客户供货了,还拿了不少复购订单。这哪是等风来?这是自己造风。
但你别忘了,这公司前两年差点“趴窝”。2024年净利润暴跌85%,为啥?太依赖“宁王”了。财报写得清楚,宁德时代一家就曾占了四成多收入,结果人家一收紧扩产,先导的订单立马断崖。更头疼的是钱收不回来,2023年卖给宁德25亿设备,应收款高达25.6亿,基本等于白干。那会儿,王燕清都忍不住了,一口气在无锡法院告了9家客户,可名单里,偏偏没有宁德时代。这事儿,懂的都懂——胳膊拧不过大腿,撕破脸谁也下不来台。
所以现在这波“固态电池”行情,对王燕清来说,是救命稻草,更是翻身仗。他儿子王磊,32岁,海外留学背景,掌舵另一家上市公司微导纳米,这父子俩的布局,明显是要两条腿走路。王燕清自己则把宝押在了“出海”和“技术迭代”上。你看他怎么说的?“技术同步,装备先行”。客户还在实验室里捣鼓,他的团队就已经在设计量产方案了。这策略,狠。
海外市场也确实争气。上半年海外收入11.5亿,毛利率干到了40%,还给韩国头部电池厂发了固态电池设备。他自己也放话,目标是海外订单要占到一半以上。这哪是做设备?这是要把全球的电池工厂,都变成自家的样板间。
现在他又冲击港股上市,想拿钱扩建欧洲设施,铺全球网络。这盘棋,下得大。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是长跑,但王燕清已经用整线解决方案,把自己卡在了产业链最上游的位置。风口总会过去,但谁能笑到最后?我看,是那些在别人还在喊口号时,就已经把设备送到客户车间里的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