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的陈建成父女,这回要带着500亿市值的卧龙电驱去港股敲钟了。A股股价年内翻倍,市值直逼520亿,这阵仗确实不小。但你要是以为这纯粹是主业干出来的,那可就天真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是一盘精心布局的资本棋局,核心业务增长乏力,新故事押在机器人和电动航空上,港股上市更像是为未来烧钱铺路。
卧龙电驱的基本盘,是防爆、工业和暖通三大电驱动系统,撑起了近九成营收。按2024年收入算,防爆电驱全球第一,工业第四,暖通第五,听着挺风光。可细看增速,2024年防爆业务收入增速仅0.19%,工业更是0.07%,几乎停滞。这三大业务毛利率常年在23%上下浮动,稳定是稳定,但天花板也清晰可见。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80.31亿,同比仅增0.66%,利润增长主要靠成本控制,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怎么办?老陈和女儿陈嫣妮这代浙商,深谙“不进则退”的道理。于是,机器人成了突破口。2022到2024年,机器人组件业务收入从3.55亿涨到4.51亿,占比从2.5%爬到2.8%。今年上半年,这部分收入占比2.7%,听着像在增长,但绝对值和占比都还太小,离“第二增长曲线”差得远。更关键的是,卧龙电驱已经动了资本腾挪的手脚——年初把旗下四家新能源子公司,包括唯一盈利的龙能电力,打包卖给了兄弟公司卧龙新能,交易额7.2亿。这几家新能源公司大多亏损,这一手“剥离包袱”,既回笼了现金,又优化了报表,还能为机器人、电动航空等新业务的研发和投资腾出空间。
现在去港股上市,募资用途清清楚楚写着“加强在新兴领域(电动航空及机器人组件)的投资”。这逻辑就顺了:先把非核心或亏损资产清理掉,轻装上阵,然后讲一个面向未来的新故事,去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这招数,玩得不可谓不精。女婿庞欣元掌舵,冲在一线,又是入股智元机器人,又是和沃飞长空合资搞eVTOL电驱系统,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热词都占了。资本市场也买账,年初至今市值涨了300亿,这波行情,炒的就是这个预期。
但这故事能撑多久?机器人业务商业化还在早期,宇树、智元这些合作方自己都还在烧钱阶段。电动航空更是个无底洞,技术、适航认证、量产,哪一步都不便宜。卧龙电驱账上现金27.92亿,但短期借款51.35亿,长期借款16.23亿,压力不小。港股上市补血,显然是为接下来的“烧钱”大战做准备。现在这市值,是信心,也是风险。一旦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这500亿的盘子,恐怕就得重新估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