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这波真的杀疯了。
就在今天,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直接甩出两个王炸:一个是阿里云收入增速从上季18%飙到26%,创下三年新高;另一个更狠——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AI产品研发上累计砸了超过1000亿元。这数字不是虚的,单看本季度AI+云的资本开支就高达386亿,同比增长220%,创下历史新高。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想到阿里能这么猛。毕竟前几个季度市场还在担心云业务增长乏力,结果人家一句话就扭转了预期:AI需求太旺,挡都挡不住。
我最关注的还是阿里云的表现。这一季营收334亿元,表面看增速是26%,但背后藏着更大的逻辑——AI相关收入已经占到外部商业化收入的20%以上,而且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这意味着什么?阿里云不再是单纯卖服务器和带宽的“水电煤”公司,而是真正变成了AI时代的“操作系统级”平台。客户不只是买算力,更是冲着通义千问大模型、推理服务、AI开发工具链来的。
更让我惊讶的是,阿里不仅在用AI赚钱,还在重构整个技术栈。7月那一周,他们一口气发布了四个全球开源冠军级模型:Qwen3基础模型、Qwen3-Coder编程模型、推理模型、视频生成Wan2.2,8月又上线文生图Qwen-Image。到现在,阿里开源了300多个大模型,衍生模型超14万个,HuggingFace上下载量第一的开源家族就是他们家的。这种“饱和式输出”,本质上是在抢夺全球AI生态的话语权。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阿里对未来十年的押注。早在今年2月,他们就宣布未来三年要投3800亿到AI和云基建。现在看来,这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在推进。吴泳铭在电话会上说得清楚:“我们看到AI驱动阿里增长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当然,除了AI,另一个战场也在爆发——淘宝闪购带动的即时零售。上线四个月,月活买家从不到1亿冲到3亿,日均订单峰值1.2亿单,8月周日均也稳定在8000万单。这数据已经不只是追赶,而是局部领先。蒋凡说得很实在:我们第一阶段目标是抢规模、抢心智,现在超额完成了。
有人担心烧钱太多,但我觉得阿里这步棋走得准。闪购拉新效率极高,直接带动淘宝APP月活增长25%,广告收入、商家入驻都在受益。而且他们已经开始优化UE(单位经济模型),通过提升高价值订单比例、优化履约成本,预计短期内亏损就能缩半。
最让我意外的,是阿里正在悄悄布局自己的AI芯片。据《芯榜》消息,阿里正在测试一款新的AI推理芯片,兼容英伟达架构,但改由国内晶圆厂代工。这显然是在为“去海外依赖”做B计划。一旦成形,不仅能保障供应链安全,还能进一步降低AI算力成本。
再加上和SAP达成全球战略合作,让企业客户能在阿里云上跑SAP核心系统+通义千问AI,这不仅是技术认可,更是全球化商业能力的体现。
所以你看,阿里现在两条腿走路:一边是AI+云的硬科技投入,一边是消费场景的高频整合。我不是盲目唱多,而是从这份财报里,真真切切看到了一个公司从“守成”转向“进攻”的决心。
AI时代的竞争才刚开始,而阿里,已经把油门踩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