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这波涨得有点意思,13%的涨幅,创了2023年3月以来的单日新高,说实话,我一开始还真没觉得能这么猛。但看完财报和电话会,再结合美股那边的走势,这事儿就有内味儿了。
一边是英伟达、特斯拉这些科技巨头集体下挫,纳指跌超1%,另一边是中国资产逆势爆发,阿里直接飙了13%。你说巧不巧?美国刚公布7月贸易逆差暴增到1036亿美元,核心PCE同比涨到2.9%,通胀压力明摆着抬头了。市场立马反应——降息预期升温,黄金冲上3500美元,美元跳水,风险资产重新站队。这时候,资金得找个出口,阿里这份净利润同比涨76%的财报,就成了最好的“避风港”。
关键是,这不光是利润涨了那么简单。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三年来最高,AI相关产品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资本开支砸了386亿,同比增长220%。吴泳铭说得明白:AI+云、大消费,两大战略必须“饱和式投入”。这不是在烧钱,是在抢滩。
更关键的是即时零售这块棋活了。淘宝闪购上线四个月,日均订单峰值干到1.2亿单,月活用户3亿,较4月翻两倍。饿了么骑手日活200万,比4月翻三倍,这哪是补贴拉来的?这是生态协同打出来的组合拳。把淘宝的流量、饿了么的运力、盒马的供应链全拧成一股绳,这一仗打得比当年“富养儿打不过穷养狼”那会儿,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有人问,500亿投下去,为什么不干脆全砸给云?但你得看清楚,阿里现在玩的是“综合收益”——闪购拉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用户活跃度和广告收入。电话会上说了,八月淘宝DAU涨了20%,CMR(客户管理收入)增速还在往上走。这叫什么?这叫流量反哺电商基本盘。
所以这轮上涨,表面看是财报超预期,实则是市场重新定价阿里的战略价值。以前大家觉得它是个电商公司,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它是个在AI、云、本地生活、消费全链条押注的平台型巨头。特朗普和美联储打得热闹,美国自己通胀数据压不住,全球资金反而开始往有确定性的地方跑。
这波行情能走多远?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看得很清楚:阿里这次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实打实的运营数据和战略执行力,把市场信心一点点拉回来的。过去几年,太多人唱衰它,但现在,鼓声又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