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国际突然宣布停牌,市场炸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五晚上,中芯国际一纸公告震动整个半导体圈:公司正筹划通过发行A股的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受此影响,股票自2025年9月1日开市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消息一出,业内哗然——这可不是普通动作,而是一次典型的“资产整合+利润增厚”操作。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中芯北方是什么地方?它是中芯国际在北京的核心12英寸晶圆厂之一,2016年投产,主打28纳米到24纳米成熟制程,尤其是28纳米的主力产线。更关键的是,这条产线已经运行快十年了,如果按10年折旧算,现在基本快走出折旧高峰期,盈利能力正在释放。而反观中芯国际这几年新建的几个大项目,比如中芯京城、中芯临港,都还在产能爬坡和高折旧阶段,拖累整体利润。
所以你看,收购中芯北方剩余股权,虽然不改变控制权(本来就是并公司),但能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芯北方便实现净利润20.2亿元,虽然近年受合并中芯京城影响有所波动,但单论北方厂,它确实是当前最能“赚钱”的成熟制程基地。
我翻了下资料,交易对方也相当有分量:大基金一期、北京亦庄国投、中关村发展集团等,都是长期支持中芯发展的国资背景机构。这意味着什么?说明这不仅是财务操作,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一次资源再集中。通过股权整合,中芯国际将进一步强化对核心资产的控制力,提升管理效率,也为未来可能的产能调配和技术协同打下基础。
而且别忘了,经营现金流也大幅改善。这说明公司基本面在持续向好。此时推进资产整合,时机拿捏得很准。
在我看来,这次收购背后传递的信号比动作本身更重要——中芯国际正在从“扩张建设期”逐步转向“精细运营+利润释放期”。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看是停牌等待,长期看,或许是新一轮价值重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