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方稀土一皮半年报炸了整个市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增1951.52%,接近20倍的增幅,直接把“稀土”两个字推上了财经热搜。我看到数据的第一反应是:这哪是业绩增长,简直是坐上了火箭。
这家公司可不是小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集团,北方稀土(600111)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8.66亿元,归母净利润9.31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飙升5644.93%。更惊人的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9.25亿元,同比增长超1250%,说明不是靠账面游戏,而是真金白银收回来的钱。
为什么能涨这么多?核心就两个字:量价齐升。一方面,稀土金属产量同比增长28.10%,功能材料增长16.65%,销量也全线飘红,金属产品销量增幅超32%;另一方面,价格也在起飞。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氧化钕年内涨了62.95%,金属镨钕涨了56%以上,永磁体价格同步上行。我在看CRE指数走势时注意到,虽然4月受外部因素扰动出现回调,但5月起下游需求回暖,指数强势反弹,整个行业都在回暖。
说实话,我一直关注稀土板块,过去几年它总是“战略重要但业绩平平”,但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风电、节能家电这些领域对永磁材料的需求持续放量,再加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新赛道开始冒头,券商分析师说得没错——稀土正在从传统资源品转向高端制造的关键支撑材料。
而北方稀土自己也没闲着。上游靠着包钢集团的白云鄂博矿稳定供矿,中游推进绿色冶炼升级项目,下游大举布局磁材合金、磁体和抛光粉项目,5万吨磁材合金、3000吨磁体项目纷纷开工。这种全产业链打法,让它的成本控制能力也体现出来了——营收涨45%,营业成本只涨了38.43%。
有意思的是,尽管业绩爆表,8月26日当天股价却跌了近7%。这其实不难理解,市场早有预期,今年以来北方稀土股价已经涨了超130%,资金在利好兑现后选择阶段性离场也很正常。但我反而觉得,当一个板块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驱动”,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
现在政策也在发力。工信部等三部门刚出台《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意味着行业供给端将更加规范。有机构说“供改大幕拉开”,我不敢断言会不会复制当年钢铁煤炭的行情,但至少,这个曾经散乱的行业正在走向集中与高质量发展。
站在我的视角看,北方稀土这一波不只是周期反弹,更像是产业逻辑的重构。如果未来人形机器人真能大规模商用,对高性能磁材的需求将是指数级增长——那才是稀土真正的“戴维斯双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