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了,最近居然亲自下场在社交媒体上喊话,希望中国把对美大豆订单“翻两番”——也就是增加四倍。听起来像是在做慈善,实则背后藏着不小的压力。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中方压根没理他。我看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事儿不简单,表面是农产品贸易,背后其实是中美博弈的又一次角力。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清晰。今年7月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直接“断崖式”下滑,单月只有42万吨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8月份即将落地的1200万吨大豆订单,基本都给了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美国几乎被排除在外。要知道,2024年中国从美国买了超过2200万吨大豆,占美国出口总量的近一半。现在突然不买了,对美国农业州来说,无异于一场“丰收灾难”——豆子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农民愁得睡不着觉。
于是特朗普坐不住了。他一边喊着“中国缺大豆”,一边承诺“快速交付”,听起来像是在帮我们解决问题,实际上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说白了,美国豆农撑不住了,农业出口受挫,直接影响中期选情和地方经济,他作为总统能不急吗?
但问题出在哪儿?不是中国突然“翻脸”,而是美国自己先动的手。年初特朗普上台后对华加征关税,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大豆就在名单上。更关键的是,美国非但没降价稳住市场,反而趁机提价,结果就是失去了性价比。这时候还想靠政治喊话让中国回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我始终觉得,贸易这事,归根结底是市场说了算。中国现在和巴西、阿根廷已经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从种植到运输都有了成熟机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替代的。你今天涨价,明天威胁,后天又求我买,谁受得了?
更讽刺的是,8月21日美国还宣布制裁两家中国航运企业,理由是“涉及伊朗石油贸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冲着伊朗去的,分明是对中国不买大豆的报复。这种“你不听话我就打你”的霸凌逻辑,只会把更多合作推向对立面。
说到底,美国大豆今天的困境,不是中国造成的,是特朗普自己政策反复、滥用关税工具的结果。指望靠一通社交媒体喊话就扭转局面,未免太天真了。如果真想恢复出口,不如先想想怎么重建信任,而不是一边制裁一边求订单。这买卖,得讲诚意,不讲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