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专机比原计划提前20小时降落在阿拉斯加,紧接着白宫就传出消息——原定于今天的美俄总统一对一会议,突然改成了三方对三方。这场被外界称为“冷战式会面”的阿拉斯加峰会,还没正式开始就充满了变数。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直播画面,普京的伊尔-96专机是莫斯科时间8月15日凌晨2点落地的,换算成阿拉斯加当地时间是14日下午3点,比原计划的会谈时间提前了整整20小时。全球有2.3万人在线围观了这场“不打招呼”的抵达——没有红地毯,没有仪仗队,现场只有媒体和安保人员,美国方面连高层迎接的画面都没放出来。但你要是觉得这是特朗普不重视就错了,军事基地本来就封闭,而且基地里已经部署了两架B-2隐形轰炸机,周边还有举着乌克兰国旗的抗议人群,低调背后其实是紧绷的弦。
更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随行阵容。普京带的人很有讲究: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连对外投资代表都来了,外交、军事、经济全领域覆盖,显然是有备而来。特朗普这边也不含糊,副总统万斯、国务卿卢比奥、财长贝森特全到场,这架势根本不是随便聊聊,更像是一场全方位的战略对话。要知道,这可是普京10年来首次在非联合国场合踏入美国领土,双方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普京专机落地前几小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撂了句大实话:“乌克兰将自行决定是否与俄罗斯交换领土。”他说领土议题会讨论,但“我不是来替乌克兰谈判的,我是来让他们坐到谈判桌前的”。这话听着像是把皮球踢给了基辅,但结合普京带了俄罗斯商界领袖随行这个细节(特朗普自己也承认“这是个好迹象”),不难看出双方都想在俄乌冲突上找突破口——只不过特朗普留了后手,强调“冲突结束前无法达成任何交易”。
最戏剧性的还是会议形式的突然变脸。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14日还明确说会晤是“核心议题解决乌克兰危机”,美国白宫也确认会有单独会谈、共进晚餐和联合记者会,结果转头就改成了“三方对三方”。我查了下,白宫随行记者团的消息源很可靠,而俄官方账号也证实“原计划确实是一对一”。这种临时调整,要么是双方在会前议程上没谈拢,要么就是特朗普又在玩他擅长的“谈判前制造不确定性”把戏,毕竟这位现任总统一直喜欢让对手摸不清底牌。
在我看来,普京提前20小时到,一方面是长途飞行后的时差调整,更重要的是能和团队关起门来磨细节——制裁解除、停火条件这些硬骨头,多一小时准备就多一分主动。特朗普的“低调接待”则是另一种策略:少点闪光灯干扰,反而能让双方更专注于对话本身,毕竟这场会面的核心不是作秀,而是俄乌危机这个“烫手山芋”。
目前来看,这场阿拉斯加峰会不会立刻让美俄关系回暖,但至少释放了一个信号:双方都不想让局势彻底失控。对普京来说,这是打破西方孤立的机会;对特朗普而言,要是真能推动俄乌坐到谈判桌前,无疑会给他的政治形象加分。至于最终会啃下多少“成果”,恐怕还要看接下来这场三方会谈里,谁的筹码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