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今天(8月15日)放了个大招——《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正式发布,我仔细翻了翻,核心信号很明确:上市公司整体财务规范还行,但有不少“糊涂账”得赶紧改,接下来监管要动真格了!
先看一组关键数据: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5413家上市公司全都交了2024年年报,覆盖主板3185家、创业板1377家、科创板586家、北交所265家。但问题来了——192家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其中21家直接是“无法表示意见”,这意味着审计机构压根没法判断这些公司的财报真实性,想想都让人捏把汗。
报告里点名的“重灾区”集中在几块。比如收入确认,有的公司搞土地开发,明明该按进度确认收入,非说“进度算不清”就不确认了,成本也不结转;还有卖金属的企业,用“点价模式”销售,本该按指数价格确认收入,却当成“可变对价”拖到最后结算才入账,这明显是规则理解不到位。
合并报表更是“重灾区”,有的公司持股65%却因为章程要求三分之二表决权,就以为自己能并表,结果连日常经营决策都做不了,这不瞎折腾吗?金融工具方面更离谱,有抵押物的应收账款和没抵押的放一个篮子里算坏账,预期信用损失能算对才怪。
证监会这次态度很坚决,说了要“持续跟进问题、严格监管处理”,还要“加强实践指导”。说白了,就是既要秋后算账,也要提前打预防针,避免上市公司再在会计处理上“踩坑”。我觉得这对投资者来说绝对是好事,财报数据真实了,大家才能放心炒股。
说到底,财报是上市公司的“体检报告”,要是连体检报告都造假或糊涂,投资者怎么敢把钱交给你?证监会这次的监管报告,既是给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敲警钟,也是在给资本市场“排雷”。希望那些被点名的问题公司能赶紧整改,别等监管上门才后悔。毕竟,干净的财务数据,才是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