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举行会晤——这是四年来美俄领导人首次线下碰面,一场把欧洲盟友彻底“晾在一边”的“一对一密谈”,核心议题直指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时间定在莫斯科时间当晚22时30分,白宫定义为“试探性会晤”,特朗普自己则称之为“倾听之行”,说结果“或好或坏”,但会有“建设性对话”。
这场会晤的形式本身就充满看点:不带翻译、不带团队,两人关起门来谈。特朗普强调这是“倾听”,但明眼人都知道,核心是要聊俄乌冲突的破局——他想单独和普京找一条和平谈判的路径。不过,这事儿从一开始就炸了锅,尤其是欧洲那边,简直是集体焦虑。8月10日,法、英、德、意、波、芬六国加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直接发了联合声明,喊话特朗普“别把乌克兰排除在和平进程外”,还要求他对普京“施压”。欧盟甚至紧急召集27国外长开会,连乌克兰外长都请来了,生怕这俩绕过欧洲把事定了——毕竟俄乌冲突就在家门口,现在美国直接和俄罗斯谈,欧洲感觉自己成了“局外人”。
最有意思的是两位主角的态度。普京早说过“得益于特朗普总统,俄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还夸特朗普“和善得体”“有教养”。特朗普更有意思,2025年初还说普京宣布乌东独立是“天才”,转头7月就骂他“失败者”,说他“浪费俄罗斯大量金钱和生命”,“这场战争没有赢家,他却想赢”。这种180度大转弯,让人猜不透他这次“倾听之行”到底想听到什么——是真要劝和,还是想拿乌克兰问题做筹码?
在我看来,这场会晤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成果。特朗普想把乌克兰问题当成“政绩”来谈,毕竟美国不想再砸钱援乌;普京则需要缓解西方压力。但把欧洲甩在一边,只会让跨大西洋裂痕更大。欧洲这些年嘴上喊着“战略自主”,真到关键时刻还是得看美国脸色,这次被排除在外,说白了就是话语权的缺失。至于特朗普说的“建设性对话”,能不能成,还得看他怎么平衡对俄强硬和对欧安抚——毕竟,把盟友得罪光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也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