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梗概
2025年8月10日,央视“玉渊谭天”披露美国芯片存在“硬件后门”和“软件后门”技术,涉及英伟达H20等对华出口芯片。这些后门技术可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远程关闭电路(硬件后门)或通过CUDA生态系统更新指令(软件后门),实现芯片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事件背景源于美国5月提出的法案要求受管制芯片强制加入后门,以及中国网信办7月31日约谈英伟达要求解释H20安全漏洞。市场层面,H20芯片因算力仅为H100的20%、能效比0.37TFLOPS/W低于中国绿色标准,叠加后门风险,可能加速国产替代(如华为昇腾)并冲击英伟达在华市场份额。美国8月8日批准H20对华出口被质疑为“放宽低风险客户出口”以换取企业配合后门设置,而英伟达声明否认存在后门,与美方报告称其芯片已部署未激活治理功能的说法形成矛盾。
为更透彻把握此事件对芯片安全与市场博弈的影响,我们需厘清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硬件后门
硬件后门指在芯片物理结构中植入的隐蔽功能模块,例如本次事件中提到的“电源管理模块远程关闭电路”。类比为在房屋电路系统中暗藏一个外部可控的断电开关,即使住户正常使用电器,房东仍可远程切断供电。这种设计使芯片在特定条件下(如政治冲突时)可能被强制停用,直接影响设备运行安全。
软件后门
软件后门是通过操作系统或驱动程序(如英伟达的CUDA生态系统)预留的隐蔽指令通道。类似手机系统更新时偷偷植入的隐藏权限,即使硬件未被动手脚,软件更新仍可悄然激活休眠功能。事件中提到的“CUDA生态系统更新指令”即属于此类,其风险在于用户无法通过常规检测发现异常,且依赖厂商的更新机制。
CUDA生态系统
CUDA是英伟达开发的并行计算平台,广泛用于AI训练等领域。其生态系统包含驱动、工具链和开发者社区,类似安卓系统的“应用商店+开发者工具包”。事件揭示其潜在风险:当CUDA作为行业标准被深度依赖时,通过系统更新植入指令可能影响全球大量设备,形成“技术依赖陷阱”。这种集中化控制权与芯片性能缺陷(如H20算力不足)叠加,进一步强化了国产替代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