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英伟达在2026财年Q1业绩会上透露,仍在评估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规则的数据中心计算产品。这事儿让市场又开始念叨中美技术博弈下的供应链稳定性——毕竟不是第一次踩政策红线了。
有意思的是,7月中黄仁勋访华时还拍胸脯说,已经拿到美国政府保证,能拿到芯片对华销售许可,预期很快能交货。结果没撑过半个月,7月31日国家网信办就约谈了英伟达,要求说明H20算力芯片的漏洞“后门”问题,还得提交证明材料。这波反转,连我们看了都觉得“有点意思”。
现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是真严,英伟达高管也没藏着掖着:“当前限制相当紧,供华的Hopper功能已经减到不能再减了,公司没多少选择,还在琢磨下一步怎么搞”。我们觉得,这其实暴露了美国政策对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冲击——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麻烦,是整个链条都在跟着受牵连。
英伟达作为AI计算的龙头,产品铺遍了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这些高增长领域,中国市场占了它不少营收。但政策压得这么紧,它只能调整产品策略,搞不好要丢市场份额。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谭森会长就警告:“半导体制造设备这些几十亿美元的出口许可没进展,中企说不定就转用本土或其他国家的供应商了,延迟越久,美企丢的市占越多”。这话不是危言耸听,毕竟“等不起”的中企有的是替代选项。
更糟的是,美国商务部内部乱成一锅粥,资深官员离职潮没停,关键职位一直空着,工业与安全局(BIS)因为人手不够,运作混乱得快瘫痪了。这场景跟特朗普时期一模一样——当时特朗普政府答应给英伟达发许可证,结果审批系统瘫痪,直接无限期搁置,现在又来这一套。
关于H20芯片的“后门”争议,英伟达发言人发邮件回应:“我们的芯片里没有任何‘后门’,不会给任何人远程访问或控制的方式”。但这声明没完全消气,《人民日报》评论直接反问:“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H20算力芯片被曝出严重安全问题”。我们觉得,这种舆论压力对英伟达在华业务影响不小——就算自己说没问题,市场信不信才是关键。
好在中美经贸关系最近有点微妙变化。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社交平台发动态:“我相信我们已具备条件达成一项惠及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第三轮中美经贸谈判在斯德哥尔摩谈成了,双方同意把“关税休战”延长90天。更关键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其他官员确认,英伟达H20芯片销售会获准,这说不定意味着政策要松一点?
这一串事儿串起来看,技术供应链是真脆弱。美国的出口管制不仅绑住了企业的商业手脚,说不定还会倒逼中国加快自主研发——你不让我用,我就自己搞。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全球科技产业可能会越来越分化,形成“双轨制”供应链——美国这边一套标准,中国这边一套玩法。英伟达的麻烦只是冰山一角,未来更多企业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政策选择题”。
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减配版”H20芯片, its命运会成为观察中美技术博弈的重要风向标。对投资者来说,得盯着政策动向和企业的应对策略——英伟达能不能在合规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直接影响它的长期竞争力。
说到底,这事儿给所有科技企业提了个醒: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天的背景下,能不能活好,越来越取决于应对政策风险的能力。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技术自主化说不定会成为行业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