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同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延续反弹态势,同花顺人形机器人指数(886069)自6月底以来区间涨幅接近14%,核心驱动来自特斯拉链(T链)与国产链的密集催化。
工信部部署未来产业创新 人形机器人等成重点
谢少锋介绍,工信部将通过专项行动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同时将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作为创新发展重点,旨在通过超前布局抢占新赛道先机。这一政策信号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向好预期。
人形机器人板块反弹 特斯拉链与国产链催化
近期,特斯拉链作为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主心骨”,其进展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机构调研信息显示,特斯拉机器人对供应商图纸进行更新,核心身体零部件设计基本稳定,高价值量丝杠仅微调尺寸,预计今年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定型,2026年进入内部工厂测试,2027年开启外售,2029-2030年销量目标为100万台。此外,特斯拉机器人餐厅即将开业,被市场视为机器人加速进入消费场景的标志,相比B端市场,C端场景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未来最大的市场空间。
国产链方面,6月25日,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亿预算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其中,智元机器人中标7800万元(含税)的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采购包,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含税)的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灵巧手采购包。按智元机器人均价20万、宇树均价15万估算,两企业分别将出货390台和307台。这一订单是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迄今公开的最大单笔订单,标志着国产人形双足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
国产链企业加速整合 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引关注
智元机器人近期通过“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方式拿下上纬新材(688585.SH)控制权,虽官方声明非借壳上市,但“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名号已引发市场关注。上纬新材作为国内风电材料龙头,其乙烯基酯树脂、拉挤树脂等产品在轻量化、耐候性方面具备优势,可回收复合材料能满足机器人对高强度、低重量、抗冲击的性能需求。据透露,上纬新材预浸料用环氧树脂已进入工业机器人测试阶段,预期将应用于智元灵犀X2-N等高端产品。结构材料占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20%-40%(高端机型可达上限),此次整合不仅能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毛利率,还可借助上纬新材客户资源拓展工业巡检、设备运维等B端市场。二级市场反应积极,上纬新材自公告后连续涨停,截至7月18日收盘已收获“8连板”,市值超135亿元,接近智元机器人最新估值150亿元。
优必选业绩与交付不及预期 股价回撤明显
作为“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近期表现不佳。截至7月18日,其股价报85.85港币/股,总市值379亿港币(约合345亿元人民币),较巅峰时期回撤超70%。花旗银行6月底再次下调其出货预期,将2025年工业类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从500台下调至300台,2026年从3000台下调至2000台(基于2025年目标完成情况),主要原因包括比亚迪订单延迟交付、Walker S2机器人校准训练延迟至三季度、东风柳州20台工业机器人未出货。
2024年,优必选总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28.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净亏损11.60亿元,同比收窄8.3%。其营收主要来自教育机器人(3.63亿,占27.8%)、消费机器人(4.77亿,占37.5%)、物流机器人(3.22亿,占24.7%),人形机器人收入约3500万元,仅交付10台,单价约350万元。对比智元机器人(2024年营收约1亿)、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约10亿),优必选前期先发优势已被抹平。其产品定位高端定制化人形机器人,虽全栈自研+具身智能具备技术壁垒,但规模化生产难度较大,战略调整的机会成本与困难也在增加。
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0-1的发展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特斯拉链作为行业“灯塔”,国产链企业智元、宇树已成为核心玩家,但市场洗牌仍在进行中,未来发展需更多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