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炒股似乎搞反了一个基础性交易原则:当发现一支股票时,先小仓试探以验证是否处于阶段底部,随后本应向上不断加仓,却下意识认为需等更低价格才买入——这实则违反了价值投资理念,若标的越买越便宜,便背离了投资逻辑。正确的做法应是先确定阶段底部,向上买进,待涨势停滞时再卖出,可这又与“高抛低吸”的价格投机逻辑相悖,形成多空策略的矛盾。散户常抱着“越跌越买”的消费心理,如同讲价般追求低价,最终难免错失上涨的优质标的。事实上,趋势向下时任何操作都易出错,故不应向下补仓;投资需聚焦价值上升的标的,以“向上加仓、向下减仓”为原则,而这一策略的前提是选股正确,同时也能反向验证选股逻辑的有效性。正是由于散户在A股市场中普遍存在“贪便宜”的消费思维,才使得空方力量往往占据优势,让众多投资者陷入“消费型投资”的误区。
芝麻开花节节高,怎么做到整体向上买入,而又日内不追涨杀跌呢,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命题,五日线保持一定斜率向上,上面长满了叶子,超过五厘米的修剪,在突破的关键节点加仓,直到加速叶子越来越疏落并叶下垂。
斜率越向上,涨幅未超百分之五,没放量加速越抗跌,五日十日二十日均线贴合紧点,市场情绪差时在屋盘在贴近五日线近轻仓试错,市场情绪好资金流入时在五日线成本近区加仓。
斜率越向上,涨幅未超百分之五,没放量加速越抗跌,五日十日二十日均线贴合紧点,市场情绪差时在屋盘在贴近五日线近轻仓试错,市场情绪好资金流入时在五日线成本近区加仓。
又自己吓自己,情绪再差也不要乱改止盈止损点,对自己选的股没信心,又买飞了。
其实自己选股能力不差,就是被市场情绪带歪。对自己没信心就会情绪化,如果不能克制住情绪化就退出市场吧。
一次性买入股票过多,不能专注也容易情绪化,最的不超过三只,小资金二只就够了。
情绪的“传染效应”:一只股的亏损会影响其他股决策。买多了市场好时老想梭哈,市场差就想无头脑清仓。
“损失厌恶”心理:—只股亏损会激活全身焦虑。
高不高看月K,还在半山腰。
$德业股份(SH605117)$$大金重工(SZ002487)$$大西洋(SH600558)$
只要不加速就不是山顶。
买入时才考虑情绪。
买定离手,每日机械式条件单分段执行自动止损止盈,不管情绪盈亏消息,一切凭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