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小鹏汽车(09868/XPEV)全新纯电SUV车型G7正式上市,并推出三个版本:602长续航Max版、702超长续航Max版和702超长续航Ultra版。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和22.58万元。
上市发售价较预售价直降4万元,“加量不敢加价”,“加价也是为了再降下去”。
高调“宣战”,务实降价
这一价格策略迅速引爆市场,上市仅9分钟大定订单突破1万辆,成为继3分钟订单20万辆小米(01810)YU7后又一现象级产品。

“20万-30万元级中大型纯电市场上半年很热闹,今天小鹏G7来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发布会现场高调“宣战”。何小鹏将矛头直指特斯拉(TSLA)Model Y这一细分市场霸主,但同时面对小米YU7的压力更大。
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Model Y标准版售价26.35万元;小米YU7定价比Model Y低1万元,25.35万元起。而6月11日晚,小鹏G7在小米YU7定价公布前,宣布的预售价是23.58万元起;结果小米YU7三分钟订单破20万后,小鹏G7抓紧将售价直接调低4万元。
内部踩踏
降至19.58万元的小鹏G7定价甚至与小鹏2025新款G6(售价17.68万元-19.88万元)高配价趋同,陷入自相踩踏环节。
小鹏G7以702km CLTC续航(Model Y为593-750km)、从10%充电到80%仅12分钟(Model Y需24分钟)、2250TOPS算力(Model Y FSD需要6.4万元订阅,算力720TOPS)三大核心参数展开竞争。
“充一台Model Y的时间能充两台小鹏G7。”何小鹏声称。
在产品定位上,G7与之前的P7+一样,专注家用场景。其传统SUV造型设计带来宽敞的前后排头部空间,较Model Y分别高出45mm和53mm,并预留设计了可变形露营餐桌、挂钩等实用功能的空间;与华为合作的AR-HUD追光全景抬头显示,为首个真正融入AI的HUD解决方案,“可以让人像玩游戏一样看着屏幕开车”。
同时,此次定价背后有小鹏供应链体系的深度重构。有媒体指出,G7借鉴了大众的成本管理体系,并通过小米式预期管理制造价格反差。
何小鹏在发布会后强调,“G7既有销量又有利润,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战”。目前,小鹏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9.72万辆,已超2024年全年。但值得注意的是,G7 Ultra版的三芯片架构尚未完全落地。有媒体实测,当前Ultra版车辆仅搭载两颗芯片,第三颗需待之后门店安装,智驾功能和AR-HUD功能暂非完全体。
作为被何小鹏称作“一款来自未来的车”,小鹏G7营销槽点不少,有分析犀利指出,G7需警惕与自家的P7+(18.68万起)、G6(17.68万起)的内部产品蚕食效应,同时面临小米YU7的持续压力。交银国际(03329)认为,G7填补了小鹏G6与G9之间的市场空白,有望提升平均售价与毛利率。
何小鹏预言,“未来5-10年中国市场将仅存少数‘特别酷和特别强’的车企”。小鹏G7酷不酷、强不强还需时间证明,人缘好却是真的。小米董事长雷军7月2日晚直播中,谈及多家车企销售以"拦截话术"争夺小米YU7订单时,大方地推销小鹏G7:"若大家急用车,7月3日发布的小鹏(09868)G7、7月底发布理想(02015)i8和特斯拉(TSLA)Model Y都不错。"
截至7月4日收盘,小鹏汽车港股下跌6.56%,报69.1港元,市值131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