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21:10:20 股吧网页版
阿斯利康、诺和诺德、GE医疗等三度参展链博会!跨国医疗巨头本土化布局持续加码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

  在7月16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上,多个跨国医疗巨头参展。今年链博会,不仅有阿斯利康、诺和诺德、GE医疗等连续三年参展的“老朋友”,也有美敦力这一首次参展的全球医疗器械巨头。

  7月17日、18日,时代周报记者在链博会现场了解到,众多跨国医疗企业除了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首发,也宣布了与多家本土企业的新合作,以表达其加码本土化的决心。

  诺和诺德在链博会宣布将携手生产端合作伙伴,共同深化本地生产供应链战略布局;携手国药物流,继续优化药品供应链管理,保障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和可及性。美敦力也在链博会现场宣布,将携手血管外科领域顶尖专家以及本土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共同打造以AI赋能血管外科疾病诊疗的新生态模式。

  不少跨国医疗企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已在中国深耕几十年。其中,GE医疗自1897年第一台X光机进入中国,在华发展时间已经超过百年。

  近年来,跨国医疗企业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在中国建厂、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进行合作与战略方面的调整。通过不断加码在华投资、深化本土制造,很多跨国医疗企业已经形成研发、生产、商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本土化布局,中国也从单纯的销售市场逐渐转变为创新研发、生产制药及商业化的核心阵地。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众多跨国药企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从销售市场到本土制造

  在本届链博会上,本土化供应链布局是多家跨国药企展示的重点。

  赛诺菲展台的亮点之一是“中国智造链”,内容包括其对深度布局本土供应链的介绍;GE医疗不仅集中展出CT等最新国产高端医械智造成果,也呈现了其30多年来深度参与高端医械供应链建链、强链、延链的实践成果;诺和诺德展示了其持续推进创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的成果。

  时代周报记者从各大跨国药企方面了解到,除了100多年前就进入中国的GE医疗外,上述提到的几家药企在中国发展也都有三十多年时间。赛诺菲于1982年在中国建立了办公室,阿斯利康、诺和诺德先后在1993年和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美敦力已经在中国植根36年。

  在中国建立工厂,是跨国药企深度参与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赛诺菲于1995年在华投建首个工厂,GE医疗的首个本土工厂是其在1991年与原航天部和卫生部合资建设的“GE医疗航卫”。

  而近几年,他们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制造的步伐正不断提速。

  三十多年来,赛诺菲持续加码制造与供应布局。去年12月,赛诺菲再次刷新在华投资纪录,宣布投入10亿欧元在北京建设全新生产基地。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赛诺菲已在北京、杭州、深圳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是赛诺菲在亚洲最大的胰岛素注射液生产基地,其在深圳的工厂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外商独资的疫苗工厂。

  GE医疗目前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等地设有六大生产基地,构建了从普惠到高端全覆盖的医疗设备国产能力。不同生产基地承担不同产品生产任务,比如其在北京生产CT、X光机等影像设备,在天津生产磁共振成像系统。

  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在无锡、泰州、青岛建立了全球生产供应基地。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Iskra Reic)表示,中国是全球医疗创新的引领者。“最近我们在北京投资了25亿美元,今年以来我们又与四家中国创新企业达成授权合作,并在青岛和无锡生产供应基地持续取得重大进展,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创新的信心及持续深耕中国发展的承诺。”

  近年来,诺和诺德也在持续推进创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天津生产厂是诺和诺德全球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供应耐用注射器械及制剂成品。去年3月,诺和诺德的天津生产厂启动投资40亿元的无菌制剂扩建项目;今年7月,天津生产厂又启动投资8亿元的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以保障产能提升和高品质生产。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已实现87%本土化采购,其中约70%来自京津冀地区。

  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市场庞大且快速增长的需求,是跨国医疗企业们不断加大在中国生产基地投资与建设力度的重要原因。本土化生产,对远渡重洋的跨国药企们还有显著好处,比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韧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更好契合中国集采政策要求等。

  但近年来,跨国药企的“本土化”布局,不再仅停留在制造这一环节,部分跨国药企近几年将研发重心向中国倾斜。

  根据诺和诺德介绍,其持续加码在华投资,不断深化涵盖商业运营、生产、研发的全产业链布局。诺和诺德此次在链博会上展出的“新质研发链”,即体现了其对研发创新本土化的布局。1997年诺和诺德成立的中国研发中心,是第一个由跨国药企在中国建立的研发中心。

  截至目前,由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设立的INNOVO®开放创新平台对超过200个合作机会进行深入调研和讨论,已有46个项目达成合作,2个项目已经顺利进入诺和诺德全球研发管线。

  中国市场是赛诺菲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赛诺菲也已经构建了一条覆盖本土研发、生产制造到患者服务的生态价值链。时代周报记者从赛诺菲了解到,其已在北京、上海、成都、苏州设立四大本土研发中心,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研发网络。目前,中国已参与赛诺菲90%以上的全球同步开发项目,成为全球研发布局中的关键力量。

  此外,赛诺菲也通过与箕星药业、天境生物等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加速推进肿瘤、免疫等前沿疗法的研发进程。

  可以看出,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组建本土化研发团队,针对中国乃至全球患者的疾病特点开展研究,已经成为跨国药企在中国进行研发创新本土化的集体选择。

  包括GE医疗近年来也持续推进全面国产,本土研发屡获进展。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GE医疗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线产品中,中国研发比例突破50%;其在北京、无锡、上海打造了三大“创中心”,本土研发团队约1800人,自2011年起主导研发并上市超过150款创新产品。

  在本届链博会上,美敦力的Lantern左束支起搏(LBBP)心脏导管作为“美敦力医工结合,本土创新,反哺全球”的代表性成果亮相。

  2014年,美敦力与中国临床医生合作开启相关疗法探索。依托中国医工合作和本土供应链优势,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和本土临床专家深度协作,共同开发了Lantern,这也是美敦力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产品。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美敦力将不断加强本土价值链布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并将在全球医疗产业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