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6 13:52:21 股吧网页版
英伟达给机器人装 “超级大脑”!一文看懂背后产业链投资机遇
来源:界面新闻

  8月25日,英伟达正式发布机器人“新大脑”——专为机器人应用设计的计算平台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目前已正式全面上市。新的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起售价为3499美元,即日起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客户开放销售。

  在宣传片中,黄仁勋把它当成送给所有机器人的礼物,称作是“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等“行业大咖”也纷纷下场站台Jetson Thor的实用性。或许,这将在机器人领域引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给$机器人ETF(562500)$带来的冲击波将深远而持久。

image

  一、技术解码: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有多强?

  英伟达将其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形象地称为“新大脑”。这并非单一产品,而是一个集成了先进硬件、软件工具和AI模型的全面技术栈,旨在为机器人和物理AI系统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持。由此,英伟达正逐步构建起涵盖“基础模型 + 专用硬件+ 仿真平台”的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技术布局涵盖机器人所需的全链条:

  1)机器人大脑:软件与AI工厂。机器人大脑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而开发这些软件则需要“AI工厂”——即强大的AI计算平台。英伟达建立了一个注入大量人才与数据的AI工厂,为机器人的大脑再造“神经元”,源源不绝的提供算力与模型支持。

  2)机器人身体:边缘计算硬件。机器人的“身体”中嵌入的计算单元至关重要(例如电动车或人形机器人的内置计算机),但更关键的是支撑实时决策的硬件。英伟达开发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在边缘部署,无需联网,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并做出高频决策,从而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安全地执行任务。

  3)数据核心:仿真与合成数据。物理AI需要海量数据,但现实世界的数据难以直接获取,尤其是某些罕见事件(例如自动驾驶中“孩子冲到车前”的场景)。因此,仿真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模拟现实世界生成合成数据供AI进行训练,让机器人还未进入社会就成为职场“老油条”,阅过人间百态,尝遍世界滋味。

image

  二、战略洞察:英伟达机器人从仿真走入现实

  “显卡王者”“AI军火商”“算力霸主”……在英伟达一系列标签的背后,人们很难将其捆绑到机器人的“战车”上。事实上,英伟达与机器人领域的联系远超表面认知,AI与机器人就像宇宙中一对相互缠绕的双星,在世人看不见的引力场中,被宿命般的力紧紧束缚彼此牵引,共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轨道——物理AI。

  正如英伟达副总裁所说,英伟达的核心业务是构建计算机,为产业解决最具挑战性的遗留问题。而机器人正是英伟达面临的终极挑战——AI的最终表达形式便是将智能能力应用到物理世界,机器人则是这一能力的承载体。英伟达与机器人可谓“天作之合”,机器人为英伟达开辟新战场,让其在AI应用领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而英伟达强大的AI能力注入机器人的任督二脉,让机器人加速进化成具身智能。

  近年来,英伟达持续深化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

  早在2024年6月,黄仁勋就曾预测机器人技术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取得重大进展,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汽车般普及。他还表示,除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将是这家AI芯片巨头的最大规模潜在增长市场。今年7月的链博会上,他再次表示,AI的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它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并且能够理解物理世界。

  2025年8月,英伟达发布了开源物理AI应用和机器人视觉推理模型Cosmos Reason。这意味着,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看见”物体,还能基于物理法则预测和规划下一步行动,大模型将进一步强化机器人的“大脑”。

image

  此次“新大脑”的发布,是AI物理技术草蛇灰线上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从感知AI、生成式AI、代理式AI迈入物理AI新阶段,同时,英伟达的机器人战略也从仿真走入现实。

  三、产业掘金:激活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新密钥”

  英伟达持续加码机器人赛道的背后,是从“卖铲人”到“掘金者”的华丽转身。而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力量的深度参与,英伟达的合作网络已延伸至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目前,国内明星机器人企业傅利叶、加速进化、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都有和英伟达合作研发产品,如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与英伟达共建工业场景应用,优化机械臂的力控反馈与路径规划;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等公司已经率先使用“新大脑”Jetson Thor,验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

  当AI巨头英伟达躬身入局,在机器人“新大脑”点燃的产业变革浪潮中,中国机器人企业既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底座可依托,又有庞大的本土市场作支撑,有望在全球竞争中跑出加速度,实现产业链和商业线的齐头并进。

  商业化成本优化:仿真训练+合成数据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从实验室到工厂的部署周期(如比亚迪已应用Omniverse调试机械臂力控);高能效边缘计算平台将算力提升7.5-10倍,能效比提升3.5倍,降低能源消耗和硬件成本。

  此外,英伟达预计今年11月展示与富士康合作生产的首款人形机器人,或许又将在机器人产业投下一个“原子弹”,能够掀起多大的浪潮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风起牛市:机器人板块相对低位蓄势待发

  站在当前牛市的风潮上,“主题牛” 仍然是“成长牛”,而机器人板块作为成长风的“阵眼”,近三个月的超额收益并不显著,相对低位上蓄势待发,$机器人ETF(562500)$值得布局。或许,此刻英伟达发布的“新大脑”将呼唤来机器人板块的海燕,随之到来的将是一场纵情酣畅的狂风暴雨。

  1)人形机器人含量十足,重要产业链全覆盖。机器人ETF(562500)中共有37只成分股属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人形机器人含量达63.67%。成分股涵盖绿的谐波、鸣志电器、双环传动、中大力德、奥比中光等智元产业链、宇树产业链和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上的核心标的,实现对重要产业链细分环节的无死角渗透。既押注产业成长价值,又捕捉前沿热点,帮助投资者实现人形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全覆盖。

  2)龙头汇聚共振,提供驱动动能。龙头股经营更稳定、客户基础更好、整合产业链能力更强,有大的发展空间。中证机器人指数指数成分股共计73只,包含各机器人行业龙头。前十大成份股占比48.86%,精准锚定机器人产业核心环节,捕获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3)科创板表征性拉满。中证机器人指数成分股中共有25只属于科创板,科创板权重占比达29.49%,超过国证机器人指数23.97%,充分享受科创板在景气上行周期的高弹性和超强成长性,助力投资者把握科创红利。

image

  4)规模与流动性一骑绝尘。海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作为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超百亿的规模保障了交易活跃度。截至8月25日,机器人ETF最新规模172.80亿元,年内规模增长131.43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首位。份额方面,机器人ETF最新份额168.76亿,年内份额增长115.53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首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