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微软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5 18:08:30 股吧网页版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AI“无人区”探索,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科创板日报

  在今天上海举行的“2025年第二届中欧人工智能领导力论坛”上,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表示发表了《AI落地的次第与机会》演讲。

  韦青以微软实践为例,呼吁以审辩思维、系统视角和动态适应力应对AI时代的挑战。技术落地的本质是文化、流程与人性的重构,而非单纯追求模型能力。在AI“无人区”中,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唯有实证、探索与容错,方能抵达未来。

  本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论坛主题是“企业走向超级智能未来”,围绕组织架构重塑、场景化、应用落地、AI驱动的转型路径以及未来人才发展的战略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为韦青演讲实录整理:

  今天,我以初学者和实践者的身份分享内容,不是结论,而是实证。当前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一线实证”的摸爬滚打者,二是为一线提供“弹药”的支持者。然而,外界看到的“朋友圈AI”往往只呈现最耀眼的成果,却忽略了背后无数的精力、时间、错误与挣扎。我们看到的成功场景确实存在,但能否复现于自身?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首先我们必须坦诚面对教训,当前挑战在于,我们习惯于应试教育的“闭卷考试”,追求标准答案,而如今进入“开卷时代”的“无人区”,有人声称“必须这么做才能成功”。无人区探索时代,有人跟你说这件事必须这么做时,你需要问一下自己,这在逻辑上是否自洽?

  认知:信息时代的陷阱与心智修炼

  当信息被工业化后,人类正面临“信息肥胖症”,即手机中的信息碎片化且难以验证真实性。用户很难记得昨天看过什么内容、收获了什么,昨天看到的信息今天又有哪些能够使用,这就是当下信息时代最大的挑战。

  信息被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时代迎来最大的挑战。用户正面临“信息肥胖症”,你还记得昨天看到的信息内容、收获到的信息吗?这些信息在今天有哪些还能够使用?面对这一问题,要学会锻炼大脑,拥有健康心智。因此,在认知方面,我有三个建议:

  首先,要遵循信息时代的“零容忍原则”,即面对所有数字信息,先默认其为虚假,继而训练人工智能卫士进行验证、筛选所需内容;其次,要有选择性的学习和反应,面对当前业内的大量断言,当断言没有前提约束时,最好先不要信,避免盲从;最后,在信息洪流冲击下,人类需像锻炼身体一样“健康饮食”大脑,选择性学习、逻辑训练与审辩思维缺一不可。

  次第:AI落地的阶梯与隐喻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连吃四馒头不饱,第五个红馒头下肚即饱,却抱怨店家:“为何不直接给红馒头?” 消息传开后,人人只说红馒头神奇,却没人提那四个垫肚的白馒头。

  这就是人工智能落地时最大的经验和教训,行业追逐着智能,但却忽略了智能前面有数据,数据前面有流程的再造、流程的标准化,流程的再造之前有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之前则是企业的文化重构。也就是说,当公司、组织、人才、流程无法适应新工具时,即便每年吞下一个人工智能“馒头”,十年后仍难见实效。

  比起人工智能,用户更在乎的是,产品和服务能不能解决其实际问题,这是一个设计思维。与此同时,AI落地是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需打破旧范式。此外,在有关职能技术问题上,到底是AI加,还是AI乘、AI化?这里面也有着大学问。加是还原论,有技术加公司就有了一切,乘是结合的关系,化则是化于无形。

  趋势:动态视角与未来生存法则

  首先要有动态眼光看问题,人类总习惯站在这儿看这儿,物理上来讲我们没法跳脱自身的局限,永远是看着望后镜往前开车,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此前,微软在会上提到,大家要记住真正现在用的不是底层的英特网,能够被用户感知到的其实是万维网。当万维网连上Agent时,这个世界的变化才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话题。

  我做一个大胆的预估,未来几年用户每天打开的将是智能附件。这是由于当前信息已经复杂到无法近靠人脑寻找找信息、确认和干活。如20年前要求员工需要熟练使用office,而未来三五年要求的则是熟练使用智能附件。当这个现象出现的时候,真正的人工智能就落地了,当它没出现的时候,大家还在摸索。

  此外,不应过度聚焦于人工智能上,相比之下,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过去宝贵的系统思维、设计思维、审辩思维等思想根基不容丢弃。与此同时,企业也需有容忍试错次数,如微软是4-5次、Open AI为 50次,但也要避免重复错误,如此方能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AI落地。

  最后总结一下,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个体实现“一人企业”,但要注意的是,Agent是工具,人的主体性才是核心,你强它才能强,你弱则它弱。另外,未来什么公司能存活?我自己的预判是,“吃狗粮的公司”能够活下来,即在AI无人区中,先将自身变成产品,全公司啃透AI工具,直面文化、人才、流程、数据的剧痛。要在无人区中实证、探索、接受犯错,与客户、员工共同探索,先活下来再谈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