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50万以上销量第一,不分能源、不分价格段的MPV销量第一。”这是2024年3月MEGA刚上市时,理想对这款车寄予的厚望。MEGA承载了理想对纯电领域的美好愿望,但现实情况却十分骨感,不仅没有达到目标,还成为了很多人攻击理想的武器。
一年后,MEGA带着Home版本回归,造型、三电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旋转座椅、大桌板等,着重对车内乘坐空间灵活性和舒适性进行提升。而就是这款外形在去年饱受争议的车型,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上一亮相,就收获了不少的订单。行业综合销量显示,6月,理想MEGA成为50万元以上不分能源形式的MPV销量第一,超越丰田埃尔法;同时也成为了50万以上纯电车型第一。
“MEGA Home上市两个多月卖出了去年一年的量。”一位知情的理想内部员工曾向我们透露。年初时内部对这台售价超过50万的车型年销量预期是不超过2万台,当更多的订单涌来,限制理想MEGA销量的最大因素却变成了交付。
为什么理想在没有改动MEGA争议最大的外观情况下依然在今年收获了更好的销量?
“理想MEGA上市遭遇风波后,我们回归到关注用户NPS。”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刘杰告诉我们,这是MEGA风波后理想内部复盘的两条重要经验之一。
NPS,Net Promoter Score,即用户净推荐值。
与传统的那些冗长且枯燥的消费者调查相比,净推荐值着重于仅仅询问消费者一个问题: “你向你的亲友推荐XX(公司名称)的可能性有多大?”(给出 9-10 分为推荐者,7-8 分为中立者,6 分以下为贬损者,最终的净推荐值可使用推荐者比例减去贬损者比例计算得出)
尽管这一问题看上去非常简单,但NPS能够迅速而精简地帮助企业快速衡量顾客的感受与态度,优化企业客户体验,寻求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净推荐值不是一个考量客户满意度的绩效指标,而是一项制度,一个体系,一种文化。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NPS作为评估用户体验和用户口碑优劣的衡量指标,直接反映用户的推荐意愿,间接代表用户对某一品牌或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关注用户的NPS,这是我们去年做的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杰补充道。
在去年3月MEGA上市风波之后,当时理想汽车新成立的第一产品线在5-8月份对全国超过10个城市进行了用户面对面座谈、举办用户见面会,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与此同时,还在销售专家中成立了MEGA特战队,专注于销售理想MEGA。
刘杰说,在举办用户见面的过程中,用户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二排放杯子不够方便。理想比较特色的设计是在console后面有两个“炮筒”,但是在理想MEGA上离二排座位比较远。“因为我们在短期内不能完成座椅的修改调整,所以开始增加附件设计,怎样让用户手边有方便的杯架。另外也有很多用户说头枕颈部有些悬空,我们又做了颈枕,把这些送到用户的家里。”
“正是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做用户调研还是成立特战队,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卖车,而在于用户的服务。”刘杰告诉我们。
2023年,理想靠着当时在售的3款车型(L7、8、9)交付了37.6万台新车,刷新了企业最高的年销量纪录。销量助推下,那一年,理想信心高涨。2024年,理想的销量目标是完成年销80万台,开启了大扩张。当年3月MEGA上市,现实给了理想汽车一个不小的教训。理想汽车CEO李想公开复盘MEGA失利的两大根本原因是:一是错判纯电战略节奏,把纯电当作高速发展阶段进行运营;二是过分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越了价值。李想表示,这让他们原本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
把初心回归到用户价值上之后,理想汽车的NPS也在逐步提升,调研机构杰兰路发现,相较2024年下半年调研,最新的调研结果显示新势力品牌中仅有理想汽车实现了NPS增长,并且总分数位居行业第一。
而这一成绩还是在行业NPS平均指数整体均呈现波动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取得的。今年上半年,杰兰路对超6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进行了调研,咨询超8200位车主用户。研究发现,受降价和产品迭代加速影响,2025年上半年,NPS跌至54.9,创历史新低。NPS整体性长期下滑的关键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价格战影响用户对品牌的信任;第二,产品更新换代节奏过快。
2025年上半年,除了行业整体NPS下滑以外,理想汽车还叠加了多个潜在影响NPS的因素,例如:全系产品智能焕新“过渡期”,销售体系的“升级期”,以及下半年纯电产品发布带来的“缓冲期”,但理想汽车还是实现了逆势增长。
就拿理想MEGA举例。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总裁汤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一组数据:
通过对MEGA首批交付用户进行持续的NPS调研追踪,发现MEGA在舆论承压期间NPS触底,后续随着OTA升级、充电网络建设和APP充电规划体验优化,MEGA用户NPS逐渐提升。2025年3月,MEGA的NPS达到85.8,成为理想汽车全系车型NPS最高的一款车型。
不止MEGA,研究显示,理想汽车用户主动推荐意愿强烈,推荐兑现率(有推荐行为的用户比例)达到63%,位居行业第一,其中近三成被推荐的用户最终决定购买理想汽车。同时,理想汽车在品牌档次指数调研中位列中高档品牌第一名,百人青睐指数位居第三、品牌知名度位居第四。
杰兰路调研数据显示,用户之所以愿意推荐买理想汽车,主要有三大原因:产品的高保有量、服务和建设在不断提升、产品迭代过程中展现出优秀的“新老过渡”的能力。
今年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的第十年,从第一款车理想ONE发布到现在,截至今年6月底,理想汽车已经累计交付了超过130万台新车,是第一家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连续两年成为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中国品牌第一名。自2019年理想汽车首款车型理想ONE交付以来,理想汽车销量连续五年实现稳态增长,并且近些年销量保持在高位,领跑新势力品牌。
高保有量和高销量意味着品牌经受长期市场检验,降低了用户的认知门槛,优秀的品牌力也缩短了新用户的决策链路。同时,高保有量也让用户社群自然形成,促进了口碑裂变。
市场高保有量的情况下, 用户会对理想汽车发展具备更强的信心。杰兰路研究显示,理想汽车当前发展信心指数位居前列,用户对理想汽车未来发展具备“强信心”。
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战略主要影响发展信心指数。企业经营方面,理想汽车连续两年营收突破千亿规模,连续10个季度盈利,长期保持千亿元左右的在手现金,这意味着拥有健康的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奠定长期发展的基础。
而用户对理想汽车的信心还源于公司对AI等战略方向的坚定投入上。
就拿AI战略为例。2022 年 9 月,理想内部就已将 AI 确立为战略核心,并在 2023 年年初对外公布。2024 年四季度业绩会上,李想提出,理想应该做 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终端企业。李想将 AI 视为未来所有业务的基石。在他的愿景中,终极目标是通过 AI 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起来,实现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赋能。
围绕着AI,理想汽车当前推出的两大To C 产品有两个,分别是理想同学、辅助驾驶。
在业务先靠近AI之后,理想汽车在组织上也在积极为AI改变。最先改变的是战略层面。而围绕着AI。今年农历新年后,理想汽车最高决策层——战略委员会(即“战委会”)就评审通过了“智能汽车战略闭环管理方案”,由总裁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负责和智能汽车业务相关的战略目标规划和执行落地。在组织上,为了支持马东辉开展相关业务,战委会决定让马东辉担任“产供销联席会”主任,原产供销联席会主任是李想。
而在前不久,理想汽车就新设立了智能汽车群组,将销售与服务群组全部交予马东辉管理,在群组内部实现产、供、销的深度协同。而李想的精力将转向AI。
但用户对理想品牌的信心,并不仅仅源于高的保有量、超千亿的在手现金,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坚定投入上,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理想聚焦用户价值。
以充电网络为例。2024年3月MEGA上市前,理想的5C超充站更多布局在高速服务区及出入口,而充电站则更多布局在城市中心,截至当年2月底,理想汽车的超充站只有349座、投入运营的充电桩数量为1510个,覆盖21个省份和115个城市。
但在MEGA上市后,一线从多位MEGA意向购买用户处获悉,潜客除了看重高速充电体验,也注重城区充电的快慢,而理想在城区布局超充桩的数量,将会成为用户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为了留住这些用户,理想内部在发布会的第二天(3月2日),内部进一步加大在城区建超充站的计划,目标是在2024年底建成2000座超充站,平均每个月要上线165座超充站,建站计划十分激进。
截至2025年7月17日,理想汽车宣布全国“九纵九横”高速超充网络核心路段正式贯通,高速理想超充站总数达到959座,全国高速公路平均152公里一座理想超充站。
从第1座到第959座高速理想超充站上线,理想汽车历时仅2年3个月,用“理想速度”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车企高速超充网络,为即将于7月底发布的首款纯电SUV车型理想i8做好充足准备。
产品和效率是理想汽车过去的两大杀手锏。而回望理想的过去十年,会发现,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此。在增程时代赢下一局的理想,如今又站在了新10年的起点上。接下来带着核心竞争力,理想汽车将奔赴下一个纯电新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