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机器人产业已站在商业化爆发的临界点。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北京在机器人领域的产业优势日益凸显,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8月9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京东3C数码事业群智能机器人业务部负责人徐磊接受了包括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内的少数媒体采访,详细阐述了京东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布局、举措及未来规划。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的京东正依托自身优势,推动机器人业务发展,并为北京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全力加速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优势显著。此前,京东已在近3个月投资第6家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加速布局具身智能产业链。
北京众多科研院校和企业汇聚,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与人才支撑。徐磊提到,京东依托北京的产业环境,积极推动机器人业务发展。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京东携手宇树科技、智元、天工等顶尖品牌亮相,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投入超百亿资源,计划三年内助力100个机器人品牌销售破10亿,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京东通过自身平台优势,帮助机器人品牌实现商业化落地。“很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研发,但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较为薄弱。”徐磊表示,“京东拥有6亿多C端(消费端)消费者和900多万家企业用户,线上线下渠道完善,能为品牌提供全链条服务,让产品快速触达市场。”今年618期间,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
人形机器人关注度极高,众多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从行业趋势来看,徐磊认为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轨道。随着感知能力、组织决策、运动控制三大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产业将愈发成熟。尤其在家庭服务、养老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巨大。
在细分品类上,四足机器人因机动性能好、运控能力强,在特殊场景中的应用不断拓展,销售增长迅猛;基于家庭陪伴场景的智能机器人,凭借摄像头、语音交互等功能,在陪伴、安防、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人形机器人虽尚未大规模商业化,但关注度极高,众多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未来有望成为产业引领者。
徐磊认为,技术迭代是机器人产业增速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 AI 应用、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让机器人从具备强劲运动性能(如跳舞、打拳击等)向更具交互能力、能融入生活场景的方向演进,进而推动产业从研发走向商业化落地。
徐磊还指出,目前机器人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两大场景:一是一、二线城市的已婚家庭,这类用户以寓教于乐和陪伴需求为主;二是B端场景,涵盖教育科研和特定行业,企业用户常采购机器人进行二次开发。京东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产品与服务,如推出EDU(教育)版本机器人满足教育开发需求等。
技术应用反哺产业发展,推动机器人产业持续创新
为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京东正与各方协同合作。在服务方面,京东针对机器人品类推出定制化服务。售前,专业团队助力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售中,通过AI(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购物流程,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售后,在仓内实现检测、维修、换新等服务。
徐磊还谈道,在技术赋能方面,京东推出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具备领先的产业应用能力、高情商对话体验、多元场景适配、海量角色选择四大优势,为机器人植入更有温度的灵魂。目前已有数十家头部品牌接入京东JoyInside,京东也开放了限时免费接入计划。
在产业生态建设上,京东发挥供应链优势,整合元器件采购,帮助合作伙伴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自身物流、服务等场景,推动机器人技术应用,反哺产业发展。此外,京东还与北京经开区合作启动“E-Town机器人消费节”,通过线上专区展示丰富的机器人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优惠,促进机器人产品走进大众生活。
徐磊透露,未来京东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