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以下简称“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开幕。作为年度备受瞩目的科技盛会,外滩大会以其开放、多元、前瞻性吸引全球目光。从现场来看,做菜、救援、演奏……机器人正在上演“劳动最光荣”,金融科技领域也展示了多个最新成果。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
随着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应用不断深化,AI生态内的支付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支付宝“AI付”在外滩大会上首次亮相,并联合瑞幸咖啡首发上线,率先打通了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
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事业群首席技术官朱林表示,伴随AI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智能终端的普及,预计未来5年内更自然的新交互支付占比或超50%,多样化的智能设备支付将增长10倍,而更智能的AI支付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级。
同时,支付宝还公布了“碰一下”最新数据: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新增1亿用户的速度快了一倍,刷新互联网产品增速新纪录;可使用“碰一下”的场景已超1000个,近1亿人已使用多项“碰一下”服务。
在外滩大会现场,记者看到“机器人厨师”正在为观众烹饪四道菜品。该机器人具有多模态识别能力,能自动识别操作台上的各类食材和厨具,精准定位食材工具,从取菜、炒菜到清洁,全流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谈及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实践,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落地”,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场景丰富的领域,已成为AI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在金融领域,蚂蚁消金首席科学家康宇麟分享了蚂蚁消金将AI应用到风控科技的探索和尝试。
过去十年间,中国消费金融经历了充分发展,但金融供给的错配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新蓝领等群体,低利率的普惠金融供给仍有不足。“我们一直通过技术寻求解决这些问题。”康宇麟介绍,蚂蚁消金的风控理念是用科技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可用、够用、好用的普惠金融服务。
在采访中,康宇麟表示:“我们相信,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持续升级,未来完全可以为每一位用户配备专属的AI信审员。”
“看见”科技发展态势
在科技集市,各种人机互动拉近了科技与生活的距离;观众可以和高擎机器人一起踢足球,感受人形机器人的稳定和灵活;观看灵童机器人女团表演,沉浸式体验多模态感知技术。
记者从现场的体验来看,今年外滩大会科技展区呈现了清晰的策展理念,即人机共生的科技理念,人机互动不是简单的指令与执行,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态势。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圆桌论坛上畅谈大模型时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AI会重构用户入口、商业模式与产业分工吗?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认为,未来的入口机会,还是要回到AI加持下,硬件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黏性,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
“AI眼镜相比AI手机,改变了基础的交互逻辑,从被动到主动,可能会带来未来交互范式的变化。”张雷透露,目前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的频率已经是手机端的6倍到7倍。
面对AI硬件“出海”,张雷则认为,我们可能存在供应链端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以及很好的AI生态优势,但如何在这么好的AI生态下找到用户非常需要的场景并落地,都需要基于自身优势回到产品本身。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也认为,所有的创业都要回归到人性。“人的需求在哪里是不变的,过去三十年不变,未来三十年也不会变,只是有了AI以后有更好的体验,有更好的产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