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巴巴的身份认定,华尔街曾经掀起过一次著名争论。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创下当时全球最大规模IPO纪录。市值瞬间超过2300亿美元,超越Facebook(现为Meta)和亚马逊,成为彼时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一片惊叹声中,一个尖锐的问题被提出:这个来自中国的巨无霸,凭什么值这么多钱?它是一家像谷歌、亚马逊那样的技术公司,还是一家“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电商公司?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无须争论并且正在被更新。”一位当年见证阿里巴巴纽约上市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用AI全面重塑电商业务,无论是AI的投资规模,还是AI产业链整体布局,阿里巴巴已经转型AI科技公司。”上述投资人指出,这种坚定转型可能引发阿里新一轮估值风暴。
重投AI底座
日前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披露即时零售最新战绩,首次详解淘宝闪购战略,市场情绪一度被点燃。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大涨12.9%,创2023年3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
云、AI业务相关财报数据背后,更重要的是资本投入带动技术红利开始高效转化。阿里的估值模型正在发生改变,这或许才是一个“更未来”的开始。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的Capex(资本开支)为386亿元,同比增长220%,环比上季增长57.1%,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另外,阿里云收入增速从上季的18%增至26%,创下2022年以来的14个季度云业务收入增长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度披露了AI投资的最新进展。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已经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2025年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超过去十年总和。单笔投资金额是阿里巴巴历史上最大的,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也前所未有。
记者梳理发现,从2023年9月,吴泳铭第一次作为阿里巴巴集团 CEO 在业绩电话会上交流时,就明确了阿里未来十年的三个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 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的商业网络。此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吴泳铭等管理层均在不同场分享对AI 发展现状、前景的判断,以及坚持对AI的长期投入。
为什么如此坚定重投AI,在吴泳铭看来,“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作为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定位也在发生改变。即时零售大战背后淘宝正转型大消费平台,吴泳铭强调:“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
吴泳铭认为,阿里对AI的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无论是阿里云收入在客户的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都看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路径更加清晰。
“从阿里在AI的投资规模和方向看,是从AI基础设施、大模型、AI产品和应用方面全方位投入,建设全栈AI技术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头部科技公司中,只有谷歌和阿里都致力于建设全栈AI能力。”在上述投资人看来,通过持续大规模AI投资、云业务的持续发展,阿里巴巴已经悄然更换了AI基座。一旦阿里巴巴明确成为AI时代基础设施,估值模型势必发生改变。
AI剔骨再造
如果说战略层面的AI投资让资本市场看到未来,AI给阿里巴巴带来的真实改变表现在业务层面的剔骨再造。
目前AI产业链上下游,可以分为以算力、数据、算法为基础的基础层、目前互联网大厂、创业公司大力布局的大模型以及原生AI工具、AI与各行各业结合的应用层。 “阿里在AI产业链的布局涉及上下游每个环节。”一位阿里长期观察人士指出。
2018年阿里即启动了大模型研发工作。2022年,阿里正式发布了“通义”大模型系列,当时阿里已处于全球领先的大模型研发梯队,2023年ChatGPT引领新一轮AI浪潮后,阿里成为全球较早研发并开放类GPT语言模型的科技公司。
今年以来,阿里发布并开源了通义千问及通义万相系列模型,连续多次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截至目前,阿里已开源300余款通义大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
在AI原生应用,AI旗舰应用夸克基于阿里通义的推理与多模态大模型,升级为无边界的“AI超级框”。升级后夸克用户规模迅速增长,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2亿。
此外现有业务都在快速启动AI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提出“All in AI”,有消息称吴泳铭主张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2025年绩效将通过如何利用AI促进增长来评估。
“不要再讨论AI是真风口还是假风口,AI推动下产业正在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把AI用起来。”1688 CEO余涌公开呼吁合作伙伴把AI用起来,以迭代到下一个周期。作为阿里四小龙之一,1688的AI化非常彻底,甚至推出了全新AI版1688。“我们也下了很大决心,就像摩托罗拉废了自己的翻盖手机,对自身也是很大挑战。”余涌表示。
除了在看得见的层面业务加速AI化, AI也已经深入那些看不见的隐形毛细血管,最终提升用户体验,拉动商家提升经营效率。
今年6月,淘宝上线百亿参数大模型RecGPT,“猜你喜欢”更精准,测试显示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超5%。淘天集团亦全面升级AIGX技术体系,AI赋能电商经营所需全部场景。
作为淘宝提升货币化率的秘密武器,AI驱动的“全站推”一直备受分析师关注。2024年4月,阿里妈妈方面推出实现确定性ROI(投资回报率)的营销工具“全站推”。当时据阿里妈妈方面透露,“全站推广”背后的核心支撑则是LMA(Largemodelforadvertising)大模型。
一位阿里内部人士认为,阿里与市场上任何一家AI科技公司不同,在于技术背后围绕电商等业务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新技术可以首先在阿里内部试错,继而可传导到与之合作的中小企业。
日前阿里巴巴官网更新,将旗下业务划分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零售、云智能集团以及其他业务四个板块,面向AI剔骨再造的阵营也更加清晰。
“国内外电商业务全面AI化提升经营效率,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智能集团开始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其他业务中夸克、钉钉等都可能变身AI时代的超级应用。”上述阿里观察人士分析认为。
虽然从表层财报数据上看,仍很难测算阿里巴巴真正变身AI公司还有多远。2025财年,阿里近六成营收仍来自电商,和AI直接相关的阿里云,营收占比约为12%。但阿里巴巴仿佛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阿里巴巴,基座与骨架都已经全面AI化。
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巴巴正在成为一家AI驱动的新科技公司。当资本市场不再纠结如何定义阿里巴巴,其基因迭代背后亦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的重要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