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5年8月31日不足20天,菜鸟员工屏息以待,翘首期盼双倍年终奖能否兑现。业绩滑坡、组织动荡、竞争失利,菜鸟深陷转型泥沼,承诺背后危机四伏。
业绩低迷
菜鸟财务表现低迷。
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2025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显示,菜鸟收入215.73亿元,同比下降12%,为阿里六大板块唯一负增长,成集团业务“黑洞”;经调整EBITA仅3.02亿元,同比暴跌78%。第三季度收入282.41亿元,同比下降1%;EBITA骤降76%至2.35亿元。反观淘(宝)天(猫)集团营收增长9%,阿里云增长18%,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增长22%,菜鸟颓势拖累集团业绩。
收入下滑源于电商业务整合导致国内物流收入减少,跨境物流履约利润下降。2024财年收入990.2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扭亏,但2025财年增长停滞,盈利萎缩,转型阵痛凸显。
组织动荡
2025年初,菜鸟经历剧烈调整。国际业务中服务速卖通的400人团队转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国内电商供应链和电子面单团队移交淘天集团,菜鸟驿站剥离为集团控股公司。菜鸟从“互联网物流科技平台”转型为纯粹物流企业,聚焦运营而非科技。
调整引发波澜。裁员规模较大,补偿从“N+4”降至“N+1”,员工不满在社交平台蔓延。一位员工坦言:“组织乱得像一团麻,奖金没影儿,晚上睡不着。”外包员工痛斥:“我们累死累活搬包裹,奖金却连影子都摸不着!”
双倍年终奖:希望与疑虑
2024年3月,菜鸟撤回港交所上市申请后,CEO万霖承诺“二次创业奖金激励计划”,2025年8月为在岗正式员工发放双倍年终奖,弥补期权回购损失。但计划排除外包和驿站员工,引发不满。一位外包员工怒斥:“我们干最脏的活,奖金却跟我们没半点关系!”
社交平台上,有人质疑:“双倍年终奖怕又是画张大饼吧?”业绩不佳与裁员风波让兑现承诺充满变数。分析指出,奖金与业绩挂钩,菜鸟困境或让承诺落空。
国内:被“自家人”抛弃
菜鸟国内市场竞争力下滑。2024年10月,京东(JD/09618)物流接入淘宝天猫;2025年“6·18”期间,顺丰(002352/06936)与天猫达成“极速上门”合作,菜鸟未获“自家人”青睐。京东物流拥有34万自有配送员、1.9万个配送站,覆盖300多地级市;顺丰有379座分拣中心、80架货运飞机,29000个终端网点。菜鸟仅350座分拣中心、2700条干线、4400个终端网点,基础设施落后。
服务质量饱受诟病。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8月12日,“菜鸟”相关投诉近9.3万条,涉及包裹延误、丢失、未送达等。

Trustpilot是一家全球消费者评论平台,允许用户为企业服务打分和撰写评价,菜鸟在该平台的评分仅1.3星(2858条评论,92%为1星)。一位消费者怒斥:“两次在Aliexpress下单,两次都没收到货,货品还在运输途中,突然就显示‘配送失败’。电话联系不上,什么都没回复。以后再也不在Aliexpress下单了”(Mike Smith,2025年7月25日,Trustpilot)。低评分反映消费者对配送和客服的强烈不满,凸显服务质量的系统性问题。

菜鸟速递主打半日达、送货上门,但执行不力,速度慢、丢件频发。轻资产模式依赖加盟商网络而非自建配送体系导致末端管控不足,加盟商服务质量参差,削弱用户信任。
国际化孤注一掷,风险暗藏
菜鸟将重心转向国际市场,2025财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超50%。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万平方米跨境物流仓网,推出“全球5日达”。2025年动作频密:与罗马尼亚快递公司合作交付自动化分拨中心,在加拿大启用第二座海外仓,建立中东海湾六国物流网络。
但国际化挑战重重。DHL、FedEx等巨头凭借本地化优势占据主导,京东物流、顺丰也在海外扩张。菜鸟服务短板延续,Global Cainiao在Trustpilot上仅获1.2星(1348条评论,92%为1星),一位消费者抱怨:“这太糟糕了,包裹声称在派送时就已送达,但我至少连续5天都没收到任何东西。我联系了菜鸟客服,但一直没有回复。”(Livi,2025年6月16日,Trustpilot)。

低评分显示国际市场用户对配送可靠性和客服响应的高度不满,国际化战略面临信任危机。欧盟2026年碳关税、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增加成本。分析人士指出:“菜鸟跨境物流价格无优势,履约稳定性不足,难以撼动巨头。”
科技救场?理想未落地
菜鸟寄望科技突围,依托阿里云和大数据布局智能仓储、无人配送,试图通过智能化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然而,AI赋能效果远未达预期,阿里云AI产品“通义”月活仅382万,远落后于国内竞争对手如百度(BIDU/09888)、腾讯(00700)的AI平台,更遑论国际巨头。技术牌在用户侧感知度低,消费者难以感受到所谓“智能物流”的优势,服务口碑依旧低迷。
菜鸟的无人配送和智能仓储项目虽在部分地区试点,但覆盖范围有限,实际履约效率未见显著提升,技术投入未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难以扭转消费者对配送延误和丢失的负面印象。业内人士直言:“菜鸟在平台与自营间摇摆,技术优势未能弥补服务差距,智能化转型步履维艰。”
菜鸟身陷转型深水区,业绩滑坡、组织动荡、服务短板、竞争压力交织。Trustpilot上菜鸟及Global Cainiao双一星的低评分,揭示消费者对其国内和国际服务的极低信任度,凸显系统性运营缺陷。无论是国内的包裹延误,还是国际市场的客服失灵,菜鸟的品牌形象都在崩塌。
双倍年终奖不仅是员工的期盼,更是管理层破局能力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