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8月6日,美股三大指数普遍上涨,苹果公司股价大涨超5%,对应市值一夜增加约1534亿美元(约合1.1万亿元人民币)。
消息面上,苹果宣布将向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并将其未来四年在美投资总额推升至6000亿美元规模。同时,苹果CEO库克表示,苹果启动了全新的“美国制造计划”(American Manufacturing Program, 简称AMP),包括与全美10家公司开展新的、更广泛的合作。
市场视之为苹果应对全球制造格局变化与政策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在盘后交易中,苹果股价继续上涨约3%。而摩根士丹利则在报告中提醒,美联储可能因关税通胀担忧推迟降息,这种“弱增长+高利率”组合,或在季节性疲软的三季度引发美股出现5%~10%的回调。
库克的“美国制造”投资
根据苹果公告,公司未来四年将在美累计投资6000亿美元,涵盖研发、半导体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制造设施扩建等多个方向。外界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响应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也反映出苹果正通过强化本土技术能力来提升其全球供应链韧性。
这项名为 “美国制造计划”的战略布局,并非苹果首次在美扩张。早在2018年,苹果就曾承诺五年在美投资3500亿美元,2021年宣布五年投资4300亿美元。而这一次,苹果的战略计划提升至6000亿美元。未来四年,苹果计划在美国直接招聘2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专注于研发、硅片工程、软件开发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
在供应商合作层面,苹果的首批美国制造计划合作伙伴包括康宁、博通、应用材料、德州仪器、高意、环球晶圆、三星、格芯以及安靠。这些公司代表了苹果从原材料、光学组件到芯片制造等核心领域的供应链体系。
比如,美国制造计划将资助苹果与康宁长期合作,将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迁至位于肯塔基州哈罗兹堡的一家工厂。并且,苹果在其位于奥斯汀的工厂与三星合作,推出一项新的芯片制造技术,还投资安靠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先进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而这条美国硅供应链有望在2025年为苹果产品生产超过190亿颗芯片,其中包括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制造计划并不等于整机生产回迁至美国,而是更侧重于上游,例如芯片生产制造、先进封装、材料研发等。在美国重建完整的装配线挑战重重,比如,整机装配在成本与规模效率上仍需依赖亚洲体系。
苹果的全球制造版图
苹果此次启动美国制造计划,不仅仅是对美国本土制造的一次下注,也是在重构供应链体系。在当前全球政经格局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跨国科技企业正面临供应链安全与成本效率之间的挑战。
从市场需求端看,Canalys(现并入Omdia)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 亿部。其中,三星依然以5750万部出货量排名第一,苹果则以4480万部出货位列第二,同比下滑2%。尽管面临全球市场激烈竞争以及美国市场库存调整带来的挑战(主要由于快速变化的关税政策),苹果依然展现出韧性。
在表面销量波动背后,苹果的全球制造版图也在变化中。在全球智能终端进入存量市场、地缘政治挑战升高、AI等新技术对制造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苹果不断调整全球供应链战略。
在业内看来,苹果此次投资策略,从制造端到供应链再到产业政策的契合,欲形成双重保险。一方面通过在美国本土加强关键环节布局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亚洲保持制造能力弹性,从而保障供应链的韧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