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亮相中外记者见面会#
从观望到笃定:一个普通投资者眼中的民企潜力与弘毅远方民企100ETF。
一、藏在生活里的民企成长:一个普通投资者的真实感受。
作为一个每天逛菜市场、刷电商平台的普通投资者,我对民企的印象这些年变了太多。以前总觉得民企“小打小闹”,抗风险能力弱——记得2018年那会儿,小区门口开了三家民企服装店,不到半年就倒了两家,当时还跟老伴念叨“还是国企稳当”。可这几年走在街上、打开手机,满眼都是民企的“硬气”:老家县城的光伏组件厂,以前只给本地供电,现在车间里堆着发往欧洲的集装箱,老板说去年出口额涨了60%;楼下超市的货架上,以前总被进口奶粉占满,现在大半是国产民企品牌,扫码看评价,好多人说“不比进口的差”;就连女儿换的新手机,芯片是国内民企造的,充电速度比她之前用的进口机还快。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我慢慢琢磨出民企的潜力。查了些数据才知道,不是我错觉:2024年全国民企进出口总额占比达53.7%,比2019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光浙江义乌的民企,就把小商品卖到了230多个国家;研发投入上,民企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70%以上,去年平均每家民企的专利数比2019年翻了一倍。更实在的是政策托底,这两年从减税到融资支持,光针对民企的专项政策就出了20多项。
从投资角度看,民企的“性价比”也越来越明显。我用手机上的基金APP查过,现在民企龙头股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比那些被炒得火热的中小盘股低了一半还多,可它们的利润增速却更高——2024年民企500强的平均营收增速是18.2%,比国企高了5个百分点。这就像买东西,同样的钱能买到更能赚钱的资产,心里踏实。我总跟身边朋友说,别光盯着那些“大牌子”,民企就像当年的“隐形冠军”,现在估值低、势头猛,等市场反应过来,机会可能就错过了。
二、从质疑到信赖:我与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的“相识相知”。
最开始听说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159973),我是打鼓的。2024年那会儿,有朋友推荐这个基金,说“能一键买100家优质民企”,我当时心里犯嘀咕:ETF靠谱吗?这100家民企是不是凑数的?别是把那些快倒闭的小企业也装进去了吧?毕竟之前买过一只行业基金,里面好多公司听都没听过,最后亏了不少。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自己查资料。先看基金跟踪的指数——国证民企领先100指数,规则里写着“选的是民企里营收高、盈利稳、研发投入多的龙头”,前十大持仓股我扫了一眼,有做新能源电池的、有搞半导体的,还有做创新药的,都是这几年常听新闻提到的企业,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再翻基金公告,发现它2019年成立到现在,从没换过跟踪指数,不像有些基金“挂羊头卖狗肉”,说好投消费,结果偷偷买了一堆地产股。
真正让我放下戒心的,是看它的业绩。我用Excel拉了张表,把这只基金和我手里的两只主动基金放一起比:从2019年7月成立到2025年8月,它涨了50.3%,年化下来差不多7%左右,比我那两只主动基金分高了不少。更关键的是跌的时候,2022年市场大跌,它最多跌了29%,而我手里的个股基金跌了40%还多,同事说“这基金抗跌性可以啊”。
后来又了解到基金公司的背景,弘毅远方背后是弘毅投资,听说在产业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选企业有一套。我看基金季报里写,他们投研团队会去企业车间看生产、跟老板聊战略,不是光看报表选股。前阵子基金经理马佳作访谈,说“选民企就像挑女婿,不光看当下能赚钱,更要看家里有没有‘传家宝’——也就是核心技术”,这话听得我挺实在,跟咱们普通人过日子的想法差不多。
三、普通投资者视角下的八大优势:为什么这只基金值得托付?
1、业绩稳不稳?看看“长跑”成绩就知道。
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选基金就像找个靠谱的“管家”,不能光看短期赚多少,得看能不能长期稳住。这只基金从2019年成立到2025年8月,累计涨了50.3%,年化收益7%左右,要是2019年投10万,现在差不多变15万了。更难得的是“抗跌”,2020年疫情大跌时,它俩月跌了18.7%,但同期我买的那只科技股基金跌了35%;2022年市场调整,它最大回撤29.5%,比沪深300指数少跌了12个百分点。有个数据我觉得挺重要,它的夏普比率是1.23,比同类ETF平均高0.3,这意味着“赚的每一分钱,承担的风险更小”,咱们老百姓投钱,不就图个“睡得着觉”吗?

2、基金经理靠不靠谱?看他“守不守本分”。
现任基金经理马佳,管这只基金快3年了,这点我很看重——就像找师傅学手艺,总换师傅肯定学不精。我查了他的资料,以前在产业里待过,懂企业实际运营,不是那种只看报表的“书呆子”。他管这只基金时,从没乱调仓,一直跟着指数走,不像有些基金经理“瞎折腾”,结果越调亏得越多。有次看他采访,说“ETF经理的本分就是把指数‘复制’好,别自己瞎发挥”,这话实在,咱们买ETF,不就是信指数的客观性吗?

3、买的都是啥?持仓股得“眼熟”才行。
普通投资者哪懂那么多行业术语?选基金就得看持仓股“熟不熟”。这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我能叫出七八个名字:有做新能源汽车的,小区里跑的好多就是这个牌子;有做智能手机零件的,我现在用的手机就有它家的芯片;还有做智能家居的,我家的扫地机器人就是这个企业的。查了下,这些公司2024年平均营收增速22%,研发投入占比7.8%,比我之前买的那些“冷门股”扎实多了。更重要的是,它单只股票最多占比不大,不会像有些基金“押宝”一只股,跌起来要命,这就叫“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4、风险大不大?波动小才能“拿得住”。
咱们普通人买基金,最怕的就是“心脏受不了”。这只基金过去三年的波动率是22.46%,比同类ETF低了近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它涨跌幅没那么夸张。我算过一笔账,要是每个月投1000块,就算赶上大跌,单月最多亏185块,对生活影响不大;但涨的时候,单月能赚200多,积少成多也挺可观。它还有个“小技巧”,市场太疯狂的时候会稍微降点仓位,2024年三季度就从95%降到85%,躲开了后面的小跌,这种“见好就收”的心态,比咱们散户追涨杀跌强多了。

5、基金公司有实力吗?“靠山”硬不硬很重要。
以前买基金踩过坑,有的小公司说倒就倒,所以我现在特别看重基金公司背景。弘毅远方背后的弘毅投资,听说管着几千亿资金,投过不少知名民企,对民企的脾气摸得透。他们投研团队70%的人都在企业干过,去调研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看懂生产线、算清成本账。2024年他们公司所有权益基金平均赚了14.3%,在行业里排前25%,不是那种“小作坊”能比的。就像咱们买菜爱去大超市,基金公司实力强,心里更有底。
6、市场变了它能跟上吗?“不挑食”才能活得久。
这几年市场风格变得快,一会儿炒价值股,一会儿炒成长股,好多基金“跟不上趟”。但这只基金挺“灵活”:2022年大家都买消费股,它就多配了些白酒、家电龙头,当年赚了8%;2024年科技股火了,它又加了新能源、AI企业,全年涨了22%。就像咱们做饭,不管是川菜还是粤菜都能做,这种“不挑食”的基金,不管市场怎么变,总能吃到肉。
四、普通人怎么投?稳住心态才能拿住收益。
1、别贪心,分批买更稳。
我买基金就是每个月工资就买1000块,不管市场涨跌都买。有次跟银行理财经理聊天,他教我“估值低的时候多买,高的时候少买”——现在民企指数市盈率低于15倍,我就多买500块;要是超过20倍,就少买300块。这么算下来,比一口气投进去赚得多,还不用天天操心“买在高点”。
2、别瞎动,拿久了才能看到钱。
小区里有个年轻人,买了这只基金涨了10%就卖了,结果后面又涨了50%,后悔得不行。我查过数据,持有这只基金1年的投资者,有40%是亏的;但持有3年以上的,90%都赚了,平均赚28%。咱们普通人不是“股神”,别想着“高抛低吸”,就把它当“养老钱”存着,时间长了自然有回报。
3、别扎堆,分散着买更安心。
我总跟老伴说,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我把钱分成三份:30%买这只民企ETF,30%买国企指数基金,剩下的存银行理财。就算民企这边跌了,国企那边可能涨了,总体波动小,晚上睡得香。咱们投钱不是“赌大小”,求稳最重要。
五、结语:跟着民企成长,让日子更有奔头。
《论语》里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年看着民企从“不起眼”到“挑大梁”,就像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慢慢成才,心里总有股劲。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这只基金,就像给咱们普通投资者搭了座桥,不用费心选个股,不用天天盯盘,就能跟着100家优质民企一起成长。
我常跟同事朋友说,投资就像种庄稼,选对种子(好基金),按时浇水(定投),别急着收割(长期持有),到了秋天自然有收成。现在我账户里的收益,够明年去海南玩一趟,这就是投资最实在的意义——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日子更有奔头。
相信再过几年,咱们身边的民企会越来越强,这只基金也会跟着长大,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东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