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亮相中外记者见面会#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民营企业作为"56789"贡献者(50%税收、60%GDP、70%创新、80%就业、90%企业数量) ,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 (159973)作为全市场唯一聚焦民企龙头的ETF产品,其独特的投资逻辑与当前形势深度契合,有望在未来成为穿越周期的优质标的。
一、政策赋能:民企发展进入黄金窗口期
2025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为民企发展注入强劲动能。8月起实施的园区返税政策,可使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降低至5% ,直接增厚企业利润空间。以某新能源龙头企业为例,其年缴增值税3000万元,按地方留存50%、返还70%计算,每年可获返税1050万元,相当于净利润提升8%。同时,国家发改委明确推动民企参与新基建、新能源等重大项目,政策红利正加速向实体经济传导。
从立法层面看,《民营经济促进法》已进入三审阶段,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根本性制度保障 。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使得民企在市场准入、融资支持、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长期痛点逐步缓解。正如基金经理马佳所言:"政策红利与民企自身优势的叠加,正在开启民企投资的黄金期" 。
二、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结构性机遇
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的持仓结构,精准捕捉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其成分股呈现"双轮驱动"特征: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占比超60%,消费与科技占比约30%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巨头,凭借技术迭代与全球市场份额扩张,形成良性增长循环;美的集团、三一重工等传统制造龙头,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效率跃升,2024年ROE均维持在15%以上 。
在科技创新领域,基金持仓中的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光模块企业,2025年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120%,800G产品量产推动毛利率提升至35% 。生物医药领域的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强度(R&D占比)达1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些企业的技术溢价,将在下半年的业绩披露中逐步兑现。
三、估值修复:三重驱动下的投资价值凸显
当前,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成分股的平均PE为22倍,较历史均值折价15%,处于近五年20%分位 。这种估值洼地的形成,与市场对民企的阶段性偏见密切相关。但从基本面看,民企盈利修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以新能源行业为例,碳酸锂价格企稳回升,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毛利率有望从Q2的18%修复至22% 。
资金面同样释放积极信号。北向资金在8月首周净流入民企ETF超3000万元 ,显示外资对民企龙头的长期看好。历史数据表明,在政策密集催化期,民企指数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可达15-20% 。当前,基金正处于"政策红利+盈利修复+估值洼地"的三重共振期,配置价值凸显。
四、风险对冲:全球化布局与政策免疫能力
尽管面临融资环境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挑战,民企ETF的持仓结构天然具备风险分散优势。立讯精密、韦尔股份等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80%,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布局已进入收获期 。以立讯精密为例,其墨西哥工厂产能利用率达90%,有效规避了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同时,基金成分股中消费类企业(如美的集团)占比稳定,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政策免疫角度看,民企ETF的持仓高度契合国家战略方向。无论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还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均属于"卡脖子"技术攻关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领域。这种战略纵深,使得基金在政策调整中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五、投资策略:把握民企崛起的时代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提供了高效布局民企龙头的工具。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民企ETF作为底仓(占比60-70%),捕捉民企整体收益;同时配置专精特新主题基金(占比30-40%),把握细分领域机会 。从操作层面看,当前估值低位适合采用定投策略,每月定期定额投入,平滑市场波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民企ETF的流动性与费用率具备显著优势。其日均成交额超5000万元,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管理费率仅为0.5%,低于市场主流宽基指数ETF 。这种低成本、高流动性的特征,使其成为中长期配置的理想选择。
以上总结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民营企业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弘毅远方民企领先100ETF$ 作为连接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的桥梁,其独特的投资逻辑与持仓结构,使其在经济转型中具备不可替代的配置价值。正如国家发改委所言:"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对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者而言,这一兼具战略价值与战术弹性的工具,或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