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板块相关基金
2025年8月11日,碳酸锂期货所有合约触及涨停,涨幅达8%。
本次触发涨停的原因在于:
首先,供给端突发收缩。江西宜春的矿证到期停产成为供给端的关键催化剂,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的采矿权在8月9日到期未能续证,导致每月减产1万吨LCE,约占全国产量的12.5%,引发了供应收紧的恐慌。此外,中央工作组进驻宜春以打击非法采矿,九岭锂业也随之停产,江西云母提锂的产能面临全面收缩的风险,影响其在国内市场的重要份额。同时,智利对日韩锂出口激增,同比增幅达到194%-245%,进一步加剧了产业链“去中国化”进程,导致国内供应焦虑加剧。
其次,政策与产业的“反内卷”现象正在深化,产能出清的进程加速。国务院对新能源车竞争秩序进行了规范,江西省要求8家锂矿企业在9月30日前提交储量核查报告,这将促使高成本产能被动退出市场。同时,锂辉石提锂的成本约为6-8万元/吨,盐湖提锂的成本在3-4万元/吨之间,而当前期货价格已突破7.7万元/吨,接近成本线,这使得亏损企业复产的动力不足。
此外,需求边际改善与资金博弈加剧,旺季备货正式启动。7月至8月期间,电池排产环比增长2%-3%,正极厂在锂价跌破7万元后增强了低价补库的意愿,采购量显著放大。同时,投机资金也开始涌入市场,主力合约在短短两日内增仓超过2万手,波动率指数周涨12%,市场对矿证续期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押注。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等公开资料整理)
哪些板块受益?
产业链方面呈现出受益与承压的两极分化。
首先,锂资源与加工龙头企业或享受涨价红利,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盐湖提锂企业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和政策合规性,利润弹性较大。云母提锂技术企业则因区域集中度提升而加速整合,具备技术降本的优势。
中游电池材料与储能领域面临传导压力,正极材料因碳酸锂成本占比高而受到涨价影响,部分电芯成本上升可能触发价格上涨,尽管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需求。
下游市场则出现分化,新能源车企虽面临成本压力,但头部企业能够通过规模与技术对冲,而二线车企盈利承压。消费电子领域的刚性需求支撑锂消费,但补贴退坡后增速有所放缓,弹性相对较弱。此外,金融工具方面,期货概念股受益于交易量激增,而新能源车相关的ETF也显示出期股联动效应,前十大权重股占比显著。
不论短中长线的布局策略上,均可关注事件和资金信号。
短线上,若关税谈判积极,则可考虑关注锂矿股;若矿证续期延期,供给焦虑可能持续,适合多头持有。同时,若期货价格稳住在特定水平且成交量放大,可以追涨一些二线标的。
中线上,可关注第三季度业绩预增的锂企,并跟踪储能招标量及电池排产是否在九月达到历史旺季的增幅。长线布局则应聚焦于资源自给率较高的企业和具备技术壁垒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在固态电池或回收提锂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
总体来看,当前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碳酸锂价格上涨主要受供给收缩、政策去产能和资金情绪的影响,但高库存和需求弹性不足可能限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因此,投资者应关注资源自给龙头和技术降本企业的回调机会,同时警惕库存去化速度和矿证落地时间带来的风险。
化工关联个股: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巨化股份、宝丰能源、藏格矿业、华鲁恒升、卫星化学、恒力石化、云天化、龙佰集团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