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日经225指数跌幅超8%,韩国股指大跌近5%,MSCI亚太指数跌2.3%,美股期指暴跌4%—5%。大宗商品市场同步崩溃,石油、铜等价格全线暴跌。此次动荡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政策升级,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受阻,导致全球避险情绪飙升。
一、A股的特殊背景:经济韧性支撑
尽管外围市场惨淡,A股在清明节休市期间避开了直接冲击,但节后开盘仍面临补跌压力。不过,中国经济的独特韧性为市场提供了支撑:
政策对冲工具充足:央行多次释放降准降息信号,市场预期降准50BP,可能释放流动性约5000亿元;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住楼市股市”,消费被列为今年工作目标首位,逆周期调节力度可期。
经济复苏趋势未变:3月PMI指数仍在扩张区间,显示国内经济基本面稳定。
估值优势凸显:上证指数市盈率14倍,处于历史低位,较美股高位更具安全边际。
二、宽基指数的防御属性:创50ETF的逆势表现
在亚太市场普遍暴跌的背景下,$创50ETF(SZ159681)$盘中一度暴跌12.7%,随后盘中触底反弹,这一现象揭示了宽基指数的独特优势:
分散风险能力:创50ETF跟踪创业板50指数,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分散持仓降低单一行业风险。例如,当出口依赖型行业(如消费电子)受关税冲击时,内需驱动的医药、新能源板块可能逆势走强。
政策受益逻辑: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低于20%)、信创、工业母机等科技自主领域,以及家电以旧换新、新能源车等内需驱动行业,均受益于政策催化。
技术性反弹动能:在市场恐慌情绪释放后,抄底资金往往优先流入宽基指数。例如,若开盘30分钟成交额超2000亿元,表明抄底资金活跃,反弹可持续性较强。
三、创50指数的结构性机会
从行业分布来看,创50指数的成分股具备显著的结构性优势:
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公司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尽管短期受关税扰动,但长期需求刚性支撑估值。
生物医药:爱尔眼科、迈瑞医疗等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内需市场,在避险情绪中展现抗跌性。
在全球市场暴跌的“至暗时刻”,创50ETF的暴力反弹揭示了宽基指数的防御性与结构性机遇。中国经济的独特韧性、政策工具箱的充足储备,以及创业板50指数的行业分布优势,共同构成了A股的“避风港”。投资者需在波动中平衡防御与机会,关注政策信号及基本面稳健的资产,避免盲目跟风操作。正如历史所证明的,每一次危机都可能孕育新的机遇,而宽基指数正是捕捉这一机遇的利器。
相关ETF
$创50ETF(SZ159681)$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