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部门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十大举措。政策春风刚至,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港股医疗ETF(SZ159366)$)便应声而动,今天,市场热度持续升温。根据资料显示,港股医疗 ETF (159366)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精准布局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CXO等核心赛道,成分股涵盖药明生物、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行业龙头。在上一个医疗牛市周期(2020 年 3 月 23 日 - 2021 年 6 月 28 日),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 135%,大幅跑赢恒生医疗保健指数(96%)和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8%),领先优势明显!
港股医疗ETF(159366)汇聚内地稀缺的特色医疗细分龙头,布局互联网医疗+CXO+医疗器械,涵盖医疗产业链方方面面,精选布局绩优个股,持续取得超额收益。4月初成立以来累计取得25.34%收益,同类平均仅为13.24%,近1月上涨4.24%,同类平均为2.57%,超额收益明显!
重要部门7月3日发布的十大举措,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注入强心剂。从优化特殊审批程序到完善分类标准,从强化上市后监管到推动全球协调,政策覆盖研发、注册、生产全链条。例如,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分类指导原则将明确,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标准加速制定,AI医疗器械性能评价数据库建设等,均指向一个核心——加速创新产品落地。
这些政策直接利好港股医疗 ETF(159366)的成分股。以药明生物、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龙头,正通过AI技术重构诊疗流程;手术机器人企业如微创医疗,在政策支持下有望突破进口垄断;而金斯瑞生物科技等CXO龙头,则受益于全球订单转移与创新药研发外包需求激增。
回顾历史,港股医疗板块的弹性有目共睹。2025年上半年,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大涨47.89%,远超A股医药板块的26.74%。其中,港股创新药企业凭借更低的估值和更优质的标的,年内涨幅高达60.87%。这种“估值修复+业绩兑现”的双重逻辑,正在港股医疗 ETF(159366)中重演。
当前,港股医疗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为例,其PE估值从2020年年中开始回调,部分子板块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创新药BD交易活跃、CXO全球竞争力提升,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港股医疗 ETF(159366)的魅力,在于其“一站式”布局医疗产业链核心赛道。成分股涵盖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CXO三大黄金领域,既包括药明生物这样的全球生物药CDMO龙头,也包含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平台,更有昭衍新药、泰格医药等临床前及临床CRO企业。政策东风已至,产业升级正酣。港股医疗 ETF(159366)以其独特的指数设计、稀缺的成分股布局和显著的历史超额收益,成为投资者把握医疗创新浪潮的理想工具。#特朗普对14国加征关税!最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