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红利和科技走出了两轮跷跷板行情。
一个是8月中旬到10月初,当时A股港股科技股都很强,但红利的表现并不好。
我统计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段时间窗口,从2025年8月13日到2025年10月3日,港股通科技(987008)涨了19.90%,基本上是“技术性牛市”的涨幅;而同期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跌了4.69%。
慢牛似乎意味着,科技负责牛,红利却负责慢。
那段时间搞红利的体验很差。
但从10月份开始,红利和科技的跷跷板又翻过来了。
从10月9日到11月12日,港股通央企红利涨了11.07%,同期港股通科技跌了9.65%。
科技负责调整,但红利负责牛,托住指数不大跌,攻守之势异也。
这段时间科技主线的情绪比较低迷,甚至于,在小鹏推出这么有话题度的“女机器人”之后,股价也只是在11月11日沸腾了一下,并没有带起整个科技板块的热度,这种事在7-8月科技股热度高的时候,其实很难想象。
有人说,小鹏的整车业务正在面临考验,所以不好给估值。
那特斯拉呢?
整车业务同样很挣扎,主要的估值就是Optimus的星辰大海贡献的。
有人说,小鹏的机器人什么成色还有待观察,这是事实,我也承认。
可特斯拉的Optimus同样也跳票过好几次了吧?
我相信人类要实现真正的AGI,离不开马斯克和特斯拉。
但我们也没必要,低估了咱们自己的科技公司,尤其是港股上市的这些头部科技公司。
所以今天,我止盈了一点红利,在回收了一点现金的同时,往港股科技ETF天弘(159128)挪了挪。
尾盘阿里巴巴酝酿AI应用对标ChatGPT的改版新闻放出,带动港股科技大涨,我也T了10%的仓位出去,只能说T+0确实香。
当然这不是不看好,波段和配置仓位分开,大家都懂。
千问这个新闻,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阿里依然是国内AI应用方面的一哥,江湖地位没有变。

这是今天新上市的ETF,跟踪的是国证港股科技指数,包含电子、互联网、整车、创新药等等,是一个相对更宽的港股科技指数,算是恒生科技Plus版本。

港股科技的先头军:创新药已经开始反弹了
应该说,创新药是港股科技板块里,较早开始调整、调整幅度也比较深的板块。
从9月初开始调整到10月底,跌了有20%,但最近有企稳反弹的意思。
今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纷纷大涨,具体个股的逻辑我不懂,但我能理解的是,等明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创新药大概率能跟着美股的XBI吃到肉,那就够了。
另一个是整车,整车现在比较难,也能感受到舆论对头部车企的变化。
我们要利用这种变化。
从6月底开始,目前小米的股价调整了30%左右,也调整了4个多月的时间,时间和空间不算少。
再考虑到小鹏为代表的潜在的机器人期权,我觉得汽车股作为港股科技的一个子板块,有配置价值。
当然,汽车股最大问题在于,分红能力还没法保证。
分红其实是一个估值锚,你愿意分红,又有科技属性,股价跌到股息率2.5%-3%就有资金愿意出手。
但如果不分红,股价跌起来就容易没底,这很关键。
最后是互联网。
随着外卖大战的退潮,这段时间互联网公司也退出了舆论中心。
腾讯在640元左右摇摆,阿里在150元左右摇摆,美团在100元左右摇摆,大家都在等待即将披露的财报是惊喜还是惊吓。
高盛前段时间出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巨头三季度的业绩预期。
首先,腾讯是港股互联网的模范,在基本面和股东回报上平衡得比较好,目前的估值不是绝对便宜,但对比全球同行的公司,估值还是低。
我也一直认为,啥时候腾讯股价突破历史高点,才正式意味着港股科技进入牛市第三阶段的加速。
高盛对财报的预期: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调整后EBIT同比增长20%。游戏和广告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6%和19%,云收入增长14%。
对腾讯不需要担心。
其次,阿里巴巴。
好消息是外卖最烧钱的阶段过去了,但对利润的影响会继续延续,而且有可能会延续到2026年。
但更关键的,要看阿里的AI资本支出和云业务,这方面阿里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的优势还是大,只不过最近美股对AI的担忧都在放大,所以这部分优势没人提了而已。
未来牛市要继续的话,会脱离开AI主线吗?
我想并不会。
所以对阿里也不用担心。
从2024年以来,阿里每集中上涨一轮都会有20%级别的调整,现在是第三次,已经调整了15%,再调整一些会更好。
最后,美团。
美团受到外卖补贴的影响最大,竞争也最激烈,所以现在股价也最惨。
我觉得在后边外卖烧钱大战边际减弱之后,后边美团的日子应该会边际好转,考虑到美团是头部互联网企业里,唯一错过今年牛市的,我觉得100元左右的美团,依然有介入价值。
后边可能会输时间,但应该不会亏钱。
如果红利继续变强而科技继续走弱,我考虑再分一些过去。
我越来越喜欢宽基了
这轮牛市我有几个变化——
第一,确实不羡慕别人赚大钱了,有人赚50%,有人赚5%,有人赚个宽基指数的收益就挺好,反正我现在对收益率的预期确实在变低,我想要更大的概率别亏钱。
第二,我现在对“宽基”的兴趣越来越高。
银行、煤炭、油气放在这里,我会选红利,因为红利更宽,少了很多错判基本面的风险。
互联网、半导体、汽车、创新药放在这里,我也会选港股科技,理由同上。
越窄的行业ETF,对研究深度的要求就越高,相较之下,越宽的指数越适合普通人。
我们不是专业的分析师,也没办法贴着产业链天天做调研,这些行业又这么复杂,那就别奢求能买到最有锐度的指数。
创新药、互联网、整车机器人,不管谁能涨,港股科技能跟着沾光就好。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证港股通科技应该是对港股科技指数的一种加强。
港股科技ETF天弘(159128)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相较于恒生科技,超配创新药,相较于港股互联网指数,也超配整车、生物医药。

因此截至11月11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内上涨44.83%,比恒生科技、港股通互联网更好。
注意红利和科技的再平衡
对于港股,还有几点需要强调——
其一,经历过2021年到2023年这一轮港股科技的大调整,我对港股、对科技股都有很大的敬畏感,再好的公司,面临宏观、基本面、流动性多重负面的影响因素时,也扛不住。
所以一定要理性,在追涨时谨慎一点,在抄底时也不能太上头,要结合自己的估值和仓位做决策。
其二,在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的环境中,港股总体还是受益的。
虽然关于12月美联储会不会降息还有争议,但到明年鲍威尔的任期结束,满足特朗普降息需求的继任者上台,总还是会降息的,那时候港股科技大概率也能跟着吃肉。
其三,要对中国资产的慢牛有信心,就像昨天证监会领导讲到的,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红利的搭配还是有效的,只不过现在的慢牛叙事可能是跷跷板,既要关注科技,也要关注红利,还要及时做再平衡。港股科技ETF天弘(159128)和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159281),都可以关注起来,做均衡配置,涨得多时适当逢高调仓,买入滞涨或者下跌的,或是遇连续调整或大幅调整,控制好仓位做低吸。科技搭配好红利,这么做的效果不差。
最后,继续等待基本面的好转。
今年的企业盈利主要还是集中在上游的有色、资源,也许再等到明年,制造业的利润就该修复了,也许那个时候大家对牛市的感知度会更强烈。
今年的牛市,其实是对过往被严重低估的中国资产的一种修复和纠偏。
毕竟,当内资羡慕美股科技巨头强大的盈利能力时,外资也在羡慕咱们的制造业优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