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了科技、消费,也谈到了楼市、股市。
其中最让大家欣慰的是,第一次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提到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还提及了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似乎指向的是平准基金和长牛慢牛,咱们就静静等待吧。
身份地位上终于得到认同,今天股市立刻用大涨回馈妈妈的爱。
都说三根阳线改变三观,资产价格上涨就是短期内最好的修复信心的良药,我想经过这几年的行情,决策层也会更加关注股市,未来我相信市场不管是可投资性还是生态建设上,还是会边际向好的。
春节回来后,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市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最大的一点就是非常自信。
不管财政政策是不是超预期,也不管特朗普是不是加关税,市场会受到海外市场的扰动,但明显更“以我为主”了。
目前这个世界,谁有能力“以我为主”,谁就有了底气。
昨天,德国未来的领导人默茨抛出了“不惜一切代价”的经济刺激计划。
包括但不限于,加大国防开支,允许德国每年军事支出超过GDP1%的上限;5000亿欧元在10年内投向德国工业和基础设施;允许德国16个州借入不超过地区GDP0.35%的贷款刺激经济。
从军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多个角度经济刺激。
德国一向对财政刺激比较审慎,对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也比较忌惮,现在抛出如此大力度的刺激计划,是看清了美国的嘴脸——
安全和经济最终还得靠自己。
而我们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市场,又有着完整的供应链,当外部压力收紧时,内需仍然是最大的底气。
这些话,现在看非常通畅,但放在去年完全不一样。
去年7月,根本找不到一点利好的时候,我们在几近绝望中写下《咱们是不是过于自卑了》?
大家可以看看当时我们绞尽脑汁找利好,找信心的可笑样子,以及评论区兄弟姐妹们的真实态度,这就是熊市底部最好的岁月史书,大家可以翻一翻,“忆苦思甜”。
今天大涨,在中国资产这边,重要的依然是恒科、科创,大方向没变,而且今天涨完之后,科创板和恒科,也基本收复上周五大跌前的高点了。
这次,科技真的不套人了。
而港股最近的上涨,其实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我统计了一下恒生指数的月度涨跌幅情况,2025年2月以13.43%的月度涨幅在整个恒生指数历史上,排在第43位。
古早的上世纪70年代,恒生指数曾经创下过单月暴涨67%的惊人业绩。
当然,涨得疯狂,后面的结果也是一地鸡毛,后面六个月恒生又迎来一波大熊市,跌了62%回去。
从历史上看,恒生指数2月这种10%+的反弹,还不算太高,六个月之后继续大涨的案例还不少,所以我现在就不预测了,希望港股能把持续性拉满。
当前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开支计划成为了推动行情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昨天也有小作文在传字节跳动的资本开支计划,而下一次行情的触发点可能是腾讯的财报。
如果腾讯也下场,那在算力方向,可能很快就会有业绩释放,主动权益最喜欢的“景气度投资”要来了。
A股这边,主线也是科技。
不同于港股,互联网科技是权重,A股这边权重指数的含科量还是弱一些。
所以如果行情能持续的话,今年偏股基金指数跑赢沪深300、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应该不意外。
只是相比于大票,今年还是小票的表现要更好。
在A500和沪深300还挣扎在0附近,而中证1000的年内收益已经奔着10%去了,科创板也一样。
今年以来,科创100>科创综指>科创50,小市值特点拉满了。
所以在这波科创板牛市里,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场外C类:019858),锐度应该更强。
因为924的时候场外联接基金没顶高溢价,所以场外联接最近已经新高了,而场内ETF,距离2024年10月初的高点,还差不到2%。
另外,这两天新上市的科创综指ETF博时(589900),目前的净值在水面以上,大家担心的去年A500上市之后行情就结束的故事,这次没在科创综指身上上演。
今天,相对于港股科技、A股科创板的逼空,红利和中债继续扮演着赔钱的角色。
我也想采访一下在红利股躲牛市的朋友们,你们现在是盼着红利涨一波、科创跌一波,好去卖红利买科创呢?
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坦然收息呢?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