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关税推高至125%的极限施压,中方以125%的强硬反制回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将全球供应链推向临界点。然而,在关税数字攀升至边际效应递减的区间时,市场终于意识到:真正的确定性不在关税百分比的计算器上,而在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
一、关税迷局,科技确定性破局供应链困局
短期冲击的涟漪正在扩散。关税加征的直接后果是进出口成本的攀升,这对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的电子、汽车等制造业构成压力。A股市场短期内或难避免情绪性波动,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2018年沪深300指数最大回撤达32%后仍能修复失地,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对冲不确定性的战略支点。与五年前不同,当下的中国已构筑起三重防火墙:内需接力效应凸显,社零总额增速持续高于GDP,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5%;技术突围势不可挡,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突破,标志着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中心"跃迁;政策储备空间充足,央行工具箱中的定向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尚未充分使用。
二、四维矩阵,科创综指构建科技避风港
在关税战的阴霾下,科创综指正成为聪明资金的新避风港。其确定性来源于四个不可复制的底层逻辑。
与仅覆盖8.6%科创板企业的科创50不同,科创综指纳入全部584家上市公司,构建起半导体-AI-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的四维科技矩阵。这种全样本编制方式,使得投资者无需在个股地雷阵中冒险,即可捕捉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政策红利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注册制改革形成"资本-技术-产业"闭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注入成长催化剂,科创板做市商制度引入千亿增量资金,这些政策组合拳正在将科创综指打造成中国版"纳斯达克"的雏形。
估值性价比凸显,Wind数据显示,科创综指动态市盈率(TTM剔除负值)已回落至51.95倍,接近2020年1月初期水平,而成分股研发投入金额总计突破150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这种"估值洼地+成长高坡"的组合,为长期资金提供了罕见的双击窗口。技术硬支撑强化,关税战倒逼的不仅是产业链转移,更是技术自主化的加速。
科创综指成分股中,AI大模型训练成本较国际巨头降低40%,生物医药CDMO赛道占据全球25%市场份额,这些硬核技术突破正在重构全球科技版图。
三、借道布局科技突围战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这场科技突围战的最佳方式是通过ETF借道布局。$科创综指ETF鹏华(SH589680)$作为规模超16亿元的龙头产品,紧密跟踪指数表现,近5日成交额达7.26亿元,流动性充裕。投资者可采用网格交易策略,利用市场波动,捕捉技术反弹与政策利好共振。
关税战带来的不是末日,而是科技突围的催化剂。当全球投资者在关税数字迷宫中迷失时,中国科创企业正在用硬核技术重构竞争规则。科创综指不仅是投资中国的科技护照,更是穿越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正如DeepSeek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所昭示的:真正的关税壁垒,终将在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化为齑粉。
科创综指相关个股:海光信息、寒武纪、中芯国际、金山办公 、中微公司、联影医疗、传音控股、百利天恒、澜起科技、华润微。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