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卷”成为恶性竞争,一场行业自律行为正从光伏产业席卷新能源产业链。当硅料龙头企业以“减产控产”为号角,当被收购企业以“配合整合”为姿态,当金融机构以“资金护航”为承诺,一场由上游控产引发的产业重构正在上演。
科创新能源ETF(588830)也从跌跌不休,开始进入主升浪行情,今日盘中涨超2%,近一个月上涨超14%,表现的非常强势。
一、行业自律:从“内卷”到“共生”的产业链重构
2024年12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三大硅料巨头同步宣布减产计划,这一动作被视为行业自律的里程碑。减产背后,是光伏产业深陷“量增利减”困境的无奈——多晶硅价格跌破现金成本线,企业普遍亏损。但此次减产不同以往:33家头部企业在光伏行业协会的牵头下签署自律公约,通过“限产+限价”机制,试图打破“囚徒困境”。
自律的深层逻辑在于产业链的协同破局:
上游控产:硅料企业通过技改检修减少供给,直接推动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尽管当前库存仍处高位,但龙头企业已形成“减产联盟”,避免低价倾销的恶性循环。
中游整合:被收购企业如林洋能源旗下光伏项目公司,通过“资金+债务”模式被国企收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广东建工收购林洋能源5个光伏项目,既盘活存量资产,又扩大清洁能源布局。
下游倒逼: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下游企业呼吁上游控产,通过控制总供给稳定产业链价格。这种“自下而上”的诉求,折行业对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金融护航:金融机构对自律联盟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产能整合。头部企业计划以数百亿资金组建专业团队,收购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出清。
这场自律运动的核心,在于将“无序竞争”转化为“有序共生”。正如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所言:“光伏行业的整合,需要学习OPEC的减产逻辑——龙头企业率先垂范,让市场形成价格理性。”
二、科创新能源ETF:精准捕捉行业拐点的“投资显微镜”
在行业自律推动产业链价值重构的背景下,科创新能源ETF(588830)以其独特的成分股结构和管理策略,成为投资者布局光伏拐点的优选工具。
1、成分股:深度绑定行业自律主体
该ETF跟踪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重仓股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等硅料及光伏龙头。这些企业不仅是行业自律的参与者,更是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晶科能源:作为全球组件出货量龙头,其高效电池技术将受益于产业链价格企稳后的需求复苏。
天合光能:分布式光伏龙头,在“430/531”政策推动下,工商业项目备案并网需求激增。
大全能源:硅料减产主力,成本优势显著,价格反弹将直接改善盈利。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22日)
2、历史业绩:逆势中的超额收益
在2025年6月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及行业反内卷催化下,6月24日科创新能源ETF单日涨4.7%,连续六日获资金净申购。这种表现,源于其成分股对行业拐点的敏锐捕捉。
3、费率结构:低成本优势凸显
管理费率0.50%/年,托管费率0.10%/年,费率结构优于同类产品。在行业整合期,低成本策略有助于投资者最大化收益。
4、政策红利:市场化交易下的价值重估
随着“531”政策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光伏项目收益模式从“补贴依赖”转向“市场竞价”。科创新能源ETF聚焦科创板新能源企业,这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成本管控能力,将在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投资逻辑:在“破局”中寻找确定性
光伏行业的拐点已至。硅料价格触底反弹、产业链库存逐步消化、政策规范倒逼落后产能出清,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科创新能源ETF的投资逻辑:
当行业自律从口号走向实践,当科创板新能源企业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力军,科创新能源ETF(588830)正以“投资显微镜”的视角,为投资者呈现一场价值重构的盛宴。在这场盛宴中,抓住行业拐点,就是抓住未来能源的脉搏。
科创新能源板块相关个股: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 大全能源 、天奈科技 、容百科技、中信博、孚能科技、厦钨新能、三一重能。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科创新能源ETF(SH588830)$、$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SZ159261)$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