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回暖,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上涨1.2%,追踪该指数的,追踪该指数的$恒生科技ETF(SH513130)$同步上涨1.06%,成交额快速放大至32亿元。
这一表现与前一交易日形成鲜明对比,4月16日指数因短期情绪波动下跌3.72%,但仅隔一夜,市场便展现出修复动能,凸显港股科技板块在分歧中的韧性。
这种短期波动中的快速修复,本质是资金对板块长期价值的再确认。尽管4月16日美国关税豁免利好落地后市场出现“利好兑现”式回调,但南向资金用真金白银表达信心:4月前两周累计净流入超820亿港元,4月16 日单日净买入78.9亿港元,腾讯、阿里巴巴等龙头获重点增持。这些中期资金的布局节奏,并未被短期情绪左右,反而将回调视为加仓机会。
从估值与基本面看,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 仅20.4倍,低于发布以来90%的时间分位,配置性价比突出。成分股业绩呈现结构性亮点:阿里健康2024年营收增长15.3%,小米集团凭借智能汽车订单爆发带动消费电子业务回暖,中芯国际制程良率提升至90%,技术硬件与消费电子板块营收增速稳定在12%,为指数提供盈利支撑。
资金面上,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3000亿港元,4月17日早盘恒生科技ETF(SH513130)持续获得申购,近5日累计净流入近5亿元,235亿元的规模与70亿元的日均成交额,确保了板块的流动性安全垫。
技术面虽然短期均线仍处调整期,但RSI(36.8)接近超卖区域,MACD绿柱持续收窄,显示空方力量正在衰减,中期修复动能逐步积聚。
机构观点也指向板块的双重驱动逻辑:国元国际指出,恒生指数兼具AI核心资产与新消费属性,腾讯、阿里的云计算与大模型业务进入业绩释放期,“蔚小理”等新势力受益于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东吴证券强调,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加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标的的全球市占率提升,正推动港股科技板块成为全球资金配置中国创新的核心载体。
对投资者而言,恒生科技ETF(SH513130)的优势在波动中进一步凸显:0.2%的管理费显著低于主动基金,0.5%的跟踪误差控制能力确保精准复制指数走势,而单只成分股不超过8%的权重设计,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当市场在短期情绪与长期价值间摇摆时,这类能高效捕捉30家科技龙头、兼具流动性与成本优势的工具,正成为聪明资金布局的首选,毕竟,在估值历史低位与政策红利期的共振下,每一次市场分歧,都可能是中长期布局的优质窗口期!#英伟达H20遭限购!中国芯圈能否突围?##华尔街上调黄金目标价至3700美元##美股暴跌!鲍威尔发声:优先控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