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梳理场内ETF数据时我发现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最近净流入不错,例如,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这只居然从7月28日起持续场内份额新增,且都是在千万份以上。

数据来源:集思录
截至8月11日,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的基金份额达到180.84亿份,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8/11
讲真的,从7月28日至今恒生科技指数跌了3.8%,资金越跌越买是为何?(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8.11)
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恒生指数系列中的旗舰+核心指数,由30家市值最大的香港上市科技企业组成。
以恒生一级行业统计,恒生科技指数的成份股主要集中于非必需性消费(56.06%)及资讯科技业(39.56%),多数属于互联网科技平台型公司、新消费等领域,是中国科技核心资产集群的重要代表之一。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8/11;行业分类:恒生一级行业
更重要的是,恒生科技成份股公司多数未在A股上市,因此与A股科技资产形成鲜明的差异化和互补性。
同时,这些科技龙头公司都在深度参与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从云到端覆盖了AI芯片、云厂商、大模型、AI端侧、AI应用等热门领域,或将深度受益于AI产业的全面发展。
其中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比亚迪等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股“七巨头”。
港股科技板块获得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在持续加码。
去年4月,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强化港股作为科技企业跨境融资枢纽的地位。
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2025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其中涉及一系列旨在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设立了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市场资金投资五大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
同年2月,中新社透露中国科技部将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等四项举措,助推香港科技发展。
当下,经过短期回调后,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水平已更具吸引力。截至8月11日,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不调整)为21.26倍,处于近五年的16.62%分位点,低位布局意义明显。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8/11
如今,全球正站在AI变革的临界点,以Deep 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领先优势,推动全球AI竞争进入“多极化”格局。这一突破同时也催化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迎来技术突破、政策红利与资本流动的三重共振。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且免港股开户、免换汇,可助力投资者高效布局港股科技的Beta 行情。
风险提示#华为将发布AI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投资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