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指冲击3500之际,银行板块迎来了超级大爆发行业。$中证银行ETF(SH512730)$今日盘中大幅上涨2.24%,同跟踪指数涨幅第一。年初至今已经上涨超20%,那么银行ETF指数为何表现的如此强势?
一、上半年回顾:资产荒下的红利盛宴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在复杂宏观环境中呈现结构性分化,而银行板块凭借其独特的防御属性与红利优势,成为资金竞相追逐的“避风港”。年初,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叠加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扰动,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落,资金加速向低波动、高股息的银行股聚集。1月银行中期分红政策落地,进一步点燃险资举牌热情,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然而,3月下旬至4月初,市场经历短暂回调:高股息资产拥挤度上升引发增资担忧,叠加银行一季报增速放缓预期及贸易战升级冲击,板块承压。但进入5月后,流动性宽松政策加码,降准降息落地,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调,叠加《推动公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主动权益基金向基准靠拢,长期低配银行的机构资金开始回补。6月沪深300等宽基指数调整,多家银行获纳入成分股,被动资金调仓形成新一轮行情催化剂。
二、中期展望:三重驱动助力稳健前行
展望三季度,银行板块有望延续“进可攻、退可守”的均衡风格:
三、长期逻辑:类债属性凸显,估值重构进行时
从三年维度看,银行股已突破传统周期股估值框架,演变为“类债稳收资产”: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关税战扰动叠加内需承压,宽货币周期延续,国债收益率中枢下移,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下行。银行股ROE稳定性与5%-7%的股息率,在无风险利率2%以下的时代,比较优势显著。
估值驱动逻辑转变:当前银行股估值上行主要依赖分母端无风险利率下行、风险评价改善及风险偏好抑制,与分子端短期盈利波动关联度降低。只要宽货币基调不变、国债收益率不出现趋势性反转,估值风险可控。
对比券商股“无风险利率下行+风险偏好上行”的弹性特征,银行股更适合作为底仓配置,尤其在市场波动加剧时,其低波红利策略的有效性将持续凸显。
四、银行ETF指数(512730):精准布局,共享红利盛宴
作为全市场跟踪银行指数最紧密的ETF产品,银行ETF指数(512730)年初直接已经涨超20%,其优势体现在:
标的指数代表性:覆盖沪深300银行股,兼具龙头稳定性与成长弹性;
低费率优势:管理费率0.15%/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助力长期收益累积;
流动性充沛:日均成交额超亿元,二级市场交易便捷,套利机制高效。
在资产荒与低利率并存的新常态下,银行股已从周期品种蜕变为战略资产。银行ETF指数(512730)凭借精准的指数跟踪能力与产品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银行板块的高效工具。无论是作为防御性底仓配置,还是捕捉红利行情的进攻利器,其长期价值均值得重点关注。
银行板块关联个股: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 、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4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