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4日,泰国与柬埔寨在边境争议地区爆发武装冲突,泰国空军空袭柬军指挥部,柬方以火箭炮还击。此冲突凸显东南亚安全局势紧张,可能促使两国加速军备升级,尤其是作为中国重要军事装备客户的泰国和柬埔寨。分析认为,若紧张态势持续,中国军工企业将迎来更多订单,特别是在陆军装备和防空系统领域。
2025年5月以来,国防板块净流入超90亿元,显示出资金对板块配置的持续性信心。$国防ETF(SH512670)$独家跟踪中证国防指数,指数年内涨幅领跑市场各主要军工指数,再次展现其“反弹先锋”的特质。
数据来源:iFinD,取数区间为:2025/1/1-2025/7/14;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净流入数据来源:iFinD,取数区间为2025/5/1-2025/7/14。国防板块净流入指全场场内扩位简称中带航天、国防、军工、装备、卫星的ETF(共15只)于2025/5/1-2025/7/14期间区间净流入金额之和。
本次事件再次成为中国装备“广告牌”
本次冲突显著推动了多个领域的需求激增。首先,柬军在反击中表现突出的90B型122毫米火箭炮,展示了其卓越性能,导致其弹药供应商中兵红箭的智能弹药技术获得实战检验,冲突后订单增长的确定性增强。其次,泰军F-16的空袭暴露了柬方的防空短板,催生了对防空设备的升级需求,TH-S311轮式防空系统已在柬埔寨交付,后续防空反导订单有望大幅增加。此外,战场实时感知和精确打击的需求也推动了信息化战争装备的崛起,北方导航为90B火箭炮提供的制导技术占导弹成本的40%,其军工信息化业务正在从“配套”角色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军工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中国制造”为何再成双方火力?
在热带战场上,东南亚高温高湿、丛林密布的环境对武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中国装备通过针对性设计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如采用耐腐蚀材料和散热优化设计的火炮在潮湿环境下能够保持持续火力,而高功率的坦克则能在极端高温下全功率作战。此外,操作简捷性也是其优势,许多轻武器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便于士兵快速掌握。体系兼容性方面,这些装备普遍支持兼容俄制弹药和北约标准,减轻了后勤压力。中国军工以“热带特供版”打破欧美装备在这一环境下的不适应性,形成了独特的战场适配优势。另一方面,在军费约束下,中国装备凭借高性价比和灵活的支付方式赢得市场。东南亚国家军费有限,而中国装备在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小国家的理性选择,特别是通过优惠贷款和资源抵偿等方式缓解了外汇压力,使得采购更加灵活和可行。
总体而言,泰柬冲突再次验证了中国军事装备的实战效能,推动了军贸订单的预期,可关注消耗性装备(如导弹和火箭弹)及防空反导系统。同时,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促使对“智能指控”和网电对抗的投入加大,军工信息化领域的成长性显著。
国防板块关联个股:中航沈飞、中航光电、航发动力、中航西飞、中航机载、航天电子、菲利华、海格通信、中航成飞、睿创微纳。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