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有的人并没有踏空,仓位是很高的,但是在这轮行情里收获并不大。所以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为什么没踏空又没怎么赚钱的呢?
基于基本面的配置
今年以来,涨幅落后的基金经理,一种是专注于基本面投资的,又比较谨慎甚至说保守,持仓偏防御性板块。随着行情越来越好,部分持仓甚至沦为“血包”,持续为行情输血。
如此配置的原因,可能一是产品策略和基金经理个人风格特色,公募产品很难做得到既要又要,因为人总会犯错,但是市场并不给机会;二是从基金经理的视角,看到的是基本面还不够好,一些个股自身经营方面的改善还不够,结合估值来看并不够理想,涨一些之后就觉得没什么吸引力了,一些个股就算不涨都没什么吸引力。
基于基本面的配置,这里的视野还是略显狭窄了,并没有纳入资金面的考量,在整个市场估值水平方面缺乏动态概念。
摇摆不定错误的定价
涨幅落后的另一大原因,涨的时候没赶上,跌的时候猛挨打。
这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最近涨势凶猛的“CPO(易中天)”和“PCB”,年初小有表现后,在人形机器人大火后沦为“血包”,扛了很久最后没顶住的,现在基本都在业绩排行榜的尾部徘徊。
这里的原因,固然客观因素是有复杂变化的,但是对于产业趋势和行业发展阶段的认识不够,或许才是定价摇摆不定错误的原因。反向操作的,今年业绩普遍居前。当然这些产品就不仅仅是深度研究的因素了,对于交易也是有些研究的。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现在市场这定价就合理,两三个月就翻倍甚至好几倍,基本面很难有如此之大的转变,更多的还是情绪上的变化,以及资金面变化共振了。
对也不对,是也不是
行情走到现在,态势很明显是资金市。市场上变的是少数,不变的是大多数。但是在定价上,可能刚好反过来,大多数服从少数,变量才是关键因素。
但如果你非要纠结对与不对,是也不是的话,大概率多数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长期混迹于这个市场的投资者还是更懂的,但是以上并不是变量,他们对于市场定价已经比较充分且有规律。
现阶段掌握“真理”的是手握增量资金,能让行情接续的投资者,这里可能多数并没有多深入的了解,更多是被赚钱效应吸引来的,通过各种渠道,不一定都是直接投资,还有各种间接投资渠道。
不过不管是哪种渠道,最终呈现出来的,都是“抱团”。没有必要纠结2020—2021年公募抱团的历史,每次都得抱一下,刚好那次是公募基金搭上互联网销售便车。这一次或者下一次,还会有接班的力量。
没搭上主线,势必不能很赚,但是能不能搭上主线,可能也不是一个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