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6月上旬,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即将创出历史新高。境外指数的估值较高,中国指数的估值较低,都反映着经济前景,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相关。
目前比较靠谱的是中国的阿尔法就是精选公司,全球的贝塔就是普通指数资产配置。中国也有聪明策略指数,可以严格按照原则精选公司,中金优选300指数就是Smart Beta策略指数中的一只。
中金优选300指数考察ROE,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也考察分红能力和股息率。
好公司好价格,中金优选300全收益指数16年7倍,中国价值投资稳稳前行。

作为市盈率10倍,市净率1倍,股息率4%的中金优选300指数,中规中矩没有泡沫,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金优选300指数的前十重仓是贵州茅台、长江电力、美的集团、兴业银行、紫金矿业、中信证券、五粮液、格力电器、国泰海通、交通银行。

即使自建组合,帮着自行筛选上市公司都是可以。
不严格按照原则做,单纯分析宏观是很难做成的。
最近半夏宏观对冲基金做了坦诚的反思,认真反思了为什么净值和924的相差不大。
比如,错过了小微盘,错过了新消费,科技和创新药,所以权益类的涨幅比较平庸。
比如,错误做多了工业商品,结果工业品比924创新低还跌了不少。
也总结了优势。
比如,不随波逐流,不跟随大众情绪,对狂热警惕,坚持稳定的价值评估体系,对中观和微观的全面跟踪,严格执行。
比如,对头部外资机构的优势,对金融市场结构中独特的部分的理解,对经济结构中独特部分的理解,政府资产负债表,政策执行,根据政策工具包提前执行,但是却成了过去2年犯错的原因。
总结因为政策真正有力度执行的落地比例下降和执行时间变得不确定。
有些乐观,却低于预期,比如化债,比如建筑央企的现金流,财富效应为负,小微盘热闹。
还有特朗普内阁重要成员马斯克和半夏投资的同行宏观基金经理贝森特支持的缩减赤字,最后反而扩张赤字,随后在马斯克的努力下,财政赤字显著下降慢慢回去了。
总之,归因到了政策落地时间的不确定性。
还有缺点,对科技、细分消费和医药没有深度研究,对个股也就是alpha也没有深入研究,买得像beta了。
未来会在科技、新消费和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提高投资能力,不会参与高估的小微盘,也不会参与高估的白马。
未来会增加对外资的理解,提高选股标准需要选择alpha,而不仅是选择beta。像地产的拐点,行业内部都有分化,还有投资建筑央企,也要筛选避开短期订单和收入压力大的公司,强调持仓的安全性和赔率,而不仅仅趋势和弹性。
短期看好黄金,虽然长期不看好黄金,因为黄金可以对冲汇率和股票。
权益类的长期持仓多数是顺周期、高股息、低市净率三个特征。中线利用期货多空方向进行操作。
读完文章,会看到宏观分析有多难。
好像一张纸文件就能改变一个行业,好像特朗普一声令下后就能改变一个局面。
但是,操作起来极难。
宏观分析貌似非常容易,操作起来很难,如同技术分析,如同趋势投资。
巴菲特有能力圈,只做能力圈内的事情。而且,巴菲特以上宏观分析出来的基本不影响决策。
有很多投资者质疑巴菲特也会看,否则怎么样怎么样的。但是,巴菲特不会主要依据宏观作出决策,什么对冲基金,什么政策文件,不会成为主要决策依据,绝大多数内容连理不理。
至于上面总结,错过新消费和科技医药,错过哪些行业,也无所谓,中金优选300指数也没有集中到以上行业,所以不如行业中性均衡配置。
还是相对能力圈,宏观看得太多了。还分析了头部外资机构如何做进行博弈,投资是博弈的,如果参与其中,谁比谁聪明呢?不对,问问谁比谁傻呢?即使理解得再深,对宏观方面的理解,也是能力圈不容易把握方面的理解,从中理解做决策,本来胜率不高。
巴菲特已经为我们说清楚了,所以不如读读巴菲特等经典投资者的理论。
最后反思贝塔多了,阿尔法少了,比较认同。‘即使指数基金经典著作,也不推崇ETF,而是推崇普通指数基金,原因就是ETF容易炒作。
而行业ETF、主题ETF最容易炒作,结果下来多数当时前景好的行业指数基金,输给了普通宽基指数。
所以不如行业均衡配置,价值投资策略挖掘优秀公司,好公司好价格。如果宏观都会担心国补结束了怎么办?人口没增长了怎么办?产能过剩怎么办?国内国外环境和内卷怎么办?人口出生率和就业率怎么办?却感觉不到有时候经济增速降下来反而能够带来幸福,而且有时候都是矛盾的,一边地球人口过挤了,一边没人口红利了。问题都是相对的,最后可能对投资正向作用一点都没有。最后一批符合标准的公司又创出新高了。
投资业绩优秀,不是能够抓住多少牛股,而是能够避免多少错误。经济慢慢增长,慢慢战胜平均收益,增多一些概率,少犯一些错误,不懂不做,业绩能够优秀。随着时间复利,累积战胜市场,逐渐淘汰的都是没有原则没有纪律的投资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