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真的挺热闹的,我注意到 “固收 +” 这类产品也悄悄走出一波行情 —— 全市场有超 700 只 “固收 +” 基金净值创了新高。这倒让我觉得,在当下这种结构性越来越明显的市场里,“固收 +” 可能又到了能好好看看的时候。
说实话,行情好了以后大家的风险偏好是在上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仓位冲进股市。毕竟现在板块轮动太快,昨天还在追捧的热点今天可能就回调了。“固收 +” 的作用这时候就显出来了:它本质上还是以债打底,追求稳健,同时用一部分权益仓位去争取超额收益。这种 “进退有度” 的产品设计,尤其适合那些既不想错过股市机会、又怕波动太大的投资者。我身边就有朋友,之前追高吃了亏,现在转投 “固收 +”,收益虽然不如满仓权益激进,但胜在心里踏实。
现在市场分化挺明显的,不是普涨行情。所以 “固收 +” 能不能做出收益,越来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尤其是权益部分的投资水平。那些擅长在股债之间做切换、能把握增强机会的基金管理人,大概率会更受益于这轮行情。
说回固收 + 本身的利好。一方面,利率环境仍维持低位,优质债券票息价值还在,底仓收益有保障;另一方面,A 股市场整体情绪回暖,各类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这给权益增强提供了不错的土壤。再加上有些机构判断今年下半年经济可能会温和复苏,这对 “固收 +” 产品的信用债选择和权益资产表现都可能形成支撑。从行业来看,科技领域的机会尤其值得关注,像 AI 服务器这类细分赛道,全年出货量预计有两位数增长,相关产业链的景气度还在持续升温。
在当前科技主线明确的行情下,我发现有只产品挺有意思,那就是$汇添富多元收益债券C$ (470011 ),它采取科技增强策略,股票仓位可以在 0-20% 灵活调整,通过控制仓位来控制回撤。这种设计在科技板块波动较大的特点下很实用,基金经理可以根据行情轮动灵活调仓,既不会因为仓位太低踏空行情,也不会因为仓位太高承受过大波动。
从业绩看,近一个月涨了 5.26%,近一年收益接近 13%,而最大回撤只有 1.6%,这种 “稳中有进” 的表现确实难得。更难得的是它的长期业绩,成立至今取得了 127.41% 的收益,近一年也斩获了 12.88% 的回报,在同类产品中表现相当突出。
对比一些热门的固收 + 产品,它近一个月 5.30% 的涨幅也更有优势。这背后其实是基金经理对科技细分板块的深入研究,能够在 AI、半导体等领域精准捕捉机会,又能通过灵活调仓避开回调风险。
对于后续市场,我认为科技主线的机会还会持续。从行业催化来看,下半年还有不少科技巨头的新品发布和技术大会,加上 AI 应用从训练向推理延伸,相关产业链的业绩释放值得期待。
在这种背景下,把 30%-50% 的仓位放在这类科技主题的 “固收 +” 产品上,既能享受科技成长红利,又能通过债券底仓控制波动,应该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比较舒服的配置方式。#史上最薄iPhone来了 !果链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