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165531]$
尊敬的江博:
自从2023年3月初第一笔买入你的产品,时间已经快走过两年半,在这个过程中,我既得到投资收益,又得到你投资心得的分享,非常感谢你一路陪伴,使我走过2024年初最艰难的那一段日子,才有今天收获的喜悦。
你的履职经历在公募基金行业中少有的,不仅能在一二级市场创出一条非主流的投资有效途径,同时你还是投资自己基金的最大持有人,亲自感同深受教育投资者逆向思维的方法。
自从买入信诚多策略第一天开始,我曾经想象它会成为第二只“金元顺安”,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再创造另一只可以封神的基金,可能对你来说,这个目标也太低了,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我今天之所以写这篇内容,还是没有放弃,没有赎回,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想的。
你的出身就决定于你不为斗米折腰的人,但是毕竟每个公司实际情况不一样,某些事也不是你做一个基金经理能决定的,这点我非常理解。
既于目前现实的(偏股权益)管理规模和你原来的策略容量空间,现实己经到了天花板,按你现在刚公布的前十大持仓股来说,就按目前的日成交量,在做仓位轮动过程中,肯定会造成不小的摩擦成本,而且会影响你的策略有效执行。如果还是按照过去持仓中位数和换手率,严格来说比张坤最高峰管理1344亿难度还大得多。
当然你可以做策略迭代,就像当下的缪玮彬,黄志钢,马芳一样,都是这么做。仓位中加入部分市值更大的股票,一起做轮动,我相信你会做得比他们更好。对你来说这是全新的考验。
关键是会影响你策略迭代执行的是,你还开了两个水龙头,虽然一个隐蔽一个明显,使你水池里面的水不断增加,因为很多基民仅仅看到你的产品净值走势,像固收一样的漂亮净值曲线走势,更可怕的很多渠道上的推销员,为了完成自己业绩,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推销的,事实上任何一只基金的净值走势,不过是基金经理策略的外化体现,当策略遇到天花板时,当然基金净值就不会沿着之前的路线一直走下去。
另外你最大的优点是仓位管理,这是在公募基金行业当中少有的,很多时候要么基金公司不允许基金经理做仓位择时,要么基金经理不想左右打脸不做仓位择时,像招商量化王平,诺安多策略孔宪政就一般不太做仓位择时,你规模大了之后,这个策略有效执行都会成为问题。
当下最重要的是,把当日限购1 万和 10万的,希望能降到2000 元。就像王平的招商量化一样。这个季报出来。规模几乎没有增减。等你策略迭代有效之后再来执行规模增加也不迟。
从基金公司角度出发。确实也没错。因为市场竞争是惨烈的。基金公司只能在市场景气的时候多卖基金。那个产品拿得出手尽量多推那个,这样才能使团队更好过冬。
但是这两点恰好都是给基民带来负收益的来源。很多公开场合。大量的报道都是基民不理性的行为导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事实上在这个行业中最大的不理性是基金公司清楚知道一个基金经理的策略容量遇到天花板时。不去限制规模。
这样带来两个结果。培养一个基金经理,如果业绩出色。使他很快走过职业生涯的业绩高峰期。规模上来之后,实际上是在耗干基金经理的剩余价值。同时使每个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人。都是为基民创造了职业生涯的负收益。
因为净值走势很好的阶段。都是规模很小的。当真正规模上来时。大多数情况下超额收益都是负数的。难怪在现实生活中。基金公司和基金公司三方机构。很多人把它看成和电话人.
基金的规模确实是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标准。它带来的收益也是投研的动力所在,我也清楚得知道最大的问题都不在基金公司。是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导致基民和基金公司追求的价值观不在一个方向上。虽然已经开始改革。但根本不足以使基金公司有内在的动力去自觉控制规模来取得更好的收益。
基金的收益是基金经理的脸面。中信保诚多策略基金就是经理您的脸面。怎么做好两者平衡关系这非常重要,您本身是不寻常的人。希望经理你能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我特别特别的期待中国的第二只全封闭的神基能在你身上产生.
最后祝江峰总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开辟一片新天地。同时也衷心希望中信保诚基金公司未来的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