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突然成了黄金赛道?附产业链核心名单!(A股/港股)
2025-07-06
一、创新药突然受欢迎的核心原因
1. 政策全方位支持,破解行业痛点
政策从研发、支付、准入三端协同发力,解决创新药行业长期痛点:
研发端:医保数据首次开放,为药企提供疾病谱和用药需求数据,降低研发盲目性;鼓励商业保险设立创新药投资基金,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缓解研发资金压力。
支付端: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落地,创新药可“点对点”提前对接政策指导,缩短市场准入周期;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允许高价值创新药独立定价,豁免集采限制,提升商业化回报空间。
准入端:医疗机构取消“药占比”限制,不再因创新药价格高而限制其配备;突破“一品两规”(同一通用名药品仅保留两个规格)限制,加速医院端市场覆盖,推动创新药快速放量。
2. 国际化突破与市场需求爆发
License-out交易激增:2025年前5个月,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额超455亿美元,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企业通过向跨国药企(如辉瑞)授权产品,获得高额首付款及后续销售分成,验证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
老龄化与支付能力提升:中国50/60/70后人群近6亿人,随着年龄增长,肿瘤、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治疗需求激增;居民医疗消费升级,对高疗效、差异化创新药的支付意愿增强,推动市场需求持续扩容。
3. 技术突破与盈利拐点显现
AI赋能研发:AI技术大幅加速靶点筛选、临床试验设计等环节,降低研发成本30%以上。例如,华为与瑞金医院合作的AI药物研发平台,已成功缩短部分新药研发周期。
前沿技术领先: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双抗(双特异性抗体)等领域实现全球突破。如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临床数据优于国际竞品,荣昌生物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在尿路上皮癌领域疗效显著。
企业盈利改善:2024年A+H股创新药企整体首次实现盈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进入扭亏周期,行业从“烧钱研发”逐步转向“研发+商业化”双轮驱动。
二、国内创新药产业链股票清单
1、A股核心标的:
1⃣研发龙头(CRO/CDMO):药明康德(603259)、康龙化成(300759)、泰格医药(300347)。
核心逻辑:作为全球CRO(合同研发服务)/CDMO(合同研发生产服务)龙头,依托中国工程师红利和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创新药研发外包订单。近年来通过“一体化、端到端”平台布局,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2⃣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百济神州(688235)、信达生物(688166)、君实生物(688180)。
核心逻辑:自主研发能力突出,核心产品已进入医保或实现海外授权。例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BTK抑制剂)全球市占率位居前列,2024年全球销售额超20亿美元;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通过医保谈判快速放量,同时多个双抗、ADC管线进入临床后期。
3⃣仿创转型(传统药企向创新药升级):恒瑞医药(600276)、华东医药(000963)、科伦药业(002422)。
核心逻辑:传统仿制药企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或自研管线实现估值重塑。如恒瑞医药近年加大创新药投入,多个ADC、双抗药物进入临床;华东医药通过收购+自研,在肿瘤、医美领域布局多款创新药;科伦药业凭借仿制药利润反哺研发,其ADC药物A166(HER2-ADC)已提交上市申请。
4⃣细分赛道(聚焦高壁垒技术):艾力斯(688578)(肺癌靶向药)、荣昌生物(688331)(ADC药物)。
核心逻辑:聚焦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领域,临床数据亮眼或BD(商务拓展)合作催化。例如,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三代EGFR-TKI)在肺癌领域疗效优于竞品,2024年销售额超30亿元;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HER2-ADC)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已进入医保快速放量。
2、港股核心标的:
1⃣国际化龙头(全球研发生产外包):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信达生物(01801)。
核心逻辑:深度绑定跨国药企(MNC),海外授权交易占比高。药明生物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药CDMO服务商,市场份额超30%;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美国收入占比超60%;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与礼来合作,在欧美启动国际多中心临床。
2⃣前沿技术(平台型Biotech):康方生物(09926)(双抗)、诺诚健华(09969)(BTK抑制剂)、再鼎医药(09688)(引进+自研)。
核心逻辑:技术平台全球领先,临床管线具备FIC(同类首创)潜力。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商品名:开坦尼)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双抗药物,用于宫颈癌治疗;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BTK抑制剂)在淋巴瘤领域疗效显著,且具备更好的中枢神经系统穿透性;再鼎医药通过“引进-开发-商业化”模式,快速推进肿瘤、神经科学等领域创新药上市。
3⃣BD交易热点(重磅授权催化):三生制药(01530)(辉瑞12.5亿美元授权)、石药集团(01093)(ADC授权)、乐普生物(02157)(核药)。
核心逻辑:重磅License-out交易直接催化估值修复,验证国际化能力。例如,三生制药将其自主研发的HER2靶向双抗授权给辉瑞,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销售分成;石药集团的ADC药物SYSA1801授权给Elevation Oncology,首付款+里程碑金额超10亿美元;乐普生物的核药平台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加速放射性药物研发。
4⃣稀缺标的(港股通资金偏好):荣昌生物(09995)(ADC)、君实生物(01877)(PD-1出海)、翰森制药(03692)(自研管线)。
核心逻辑:港股通资金偏好流动性好、管线稀缺的企业。荣昌生物作为ADC龙头企业,兼具技术壁垒和市场稀缺性;君实生物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在海外多个国家开展III期临床,有望成为首个在欧美上市的中国原研PD-1;翰森制药聚焦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多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后期,研发投入占比持续高于行业平均。
三、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1、核心逻辑
政策+技术+资金共振:全链条政策支持(研发、支付、准入)降低行业门槛,AI/ADC等技术突破提升研发效率,外资回流港股创新药板块带来增量资金。
估值修复空间:A股创新药板块PE(市盈率)分位值处于近三年低位(约20%),港股龙头估值较美股折价显著(部分企业PB低于1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临床数据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如ADC药物III期试验因疗效不足终止的案例)。
政策波动:医保谈判降价压力、集采扩围至生物药/中成药等领域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国际化壁垒: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延迟、海外市场准入难度(如医保准入谈判)可能影响出海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