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中提到的"创新药械"中的“械”,就是医疗器械,如今创新药预期被提前预支后,下一波医药行情会不会轮到医疗器械呢?
今天开盘后,医疗器械指数又涨了一波。

看看指数里的成分股,刚发了半年报的山外山净利润同比涨了20%多,它走的血液净化设备加耗材的“双轮”策略开始见效。另一家万孚生物因为行业最近有点压力,业绩稍微回落,但作为国内POCT(即时检测)龙头,地位还是稳的。这一涨一跌之间,能感觉到医疗器械行业内部的分化在加快——要是不想通过指数基金来投,自己挑个股可能难度不小。
还有个重要消息:昨天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数据。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额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额169.9亿美元,同比下降3.9%。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71.1亿美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外科精密仪器、高端导管及敷料这些高附加值产品上,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居然逆势突破了。这说明“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正在发生质变:从依赖成本优势到凭借技术实力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咱们的医疗器械不再是靠便宜劳动力赚辛苦钱,开始靠技术实力打进高端市场了。

再看进口数据,已经连续三年往下掉,反过来印证了国产替代在往深里走——国产设备不光在市场占有率上替代了进口货,技术上也慢慢追上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像联影医疗全球首款5.0T全身磁共振获批,恒瑞医疗突破了ECMO核心材料,这些都是国产企业在高端领域掌握话语权的例证。
从大背景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快到6000亿美元了,咱们国内产业规模2023年已经1.27万亿,预计2026年能到1.7万亿,每年增速超过12%。加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技术不断创新、政策也在支持,这个行业的“天花板”还远着呢。
图: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预测(亿元)

再加上近期工信部、卫健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上海等地已发布针对脑机接口领域的监管政策。政策引导下,医疗器械产业潜力有望加速爆发,落地场景有望加速打通。
重点提提这只医疗器械指数,它作为板块的“风向标”,持仓结构能看出A股医疗器械的“硬科技”底色。它跟踪的指数里,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占比超80%,覆盖了医疗设备、耗材、体外诊断(IVD)三大热门赛道,权重股里有迈瑞、联影、爱美客、惠泰这些代表性企业——它们不但是国内的细分龙头,更是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的“名片”。
总的来说,医疗器械板块最近的小波动很正常,可能就是上涨过程中的短暂调整。但资金持续流入、企业技术不断突破、国产替代越做越深、出海产品结构越来越好,集采影响逐步出清、集采政策优化,优质器械公司业绩确定性提升和估值逐步修复这些才是主基调。
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关注相关基金,目前跟踪医疗器械指数的基金都在下面啦:

$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3416)$
$招商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8396)$
$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3416)$
$汇添富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7633)$
$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5968)$
#高盛报告:稳定币市场淘金热刚起步##稀土小金属价格坚挺!顺周期如何掘金?##白酒持续走强 喝酒行情又来了?##八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