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内卷”成了热门话题,光伏、煤炭、钢铁这些行业的股票跟着涨了不少。不过也要清醒认识到热度提升太快带来的风险。
为什么要“反内卷”,实际上就是企业在没有足够利润支撑的情况下,会以降低品质的方式来节约成本,这不仅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更会导致下游客户逆向选择,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破坏行业整体诚信度。解决办法除了企业要通过部分产能退出的方式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技术创新”。而在这些“反内卷”行业中,目前技术创新做的比较领先的可能就是电池了。
上个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倡议电池行业聚焦质量提升,应将竞争重心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而其实电池行业的“反内卷”、去产能早就已经开始了。具体是怎么操作呢?
一是提高电池标准。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这样一来,技术差、品控不好的厂商会被市场淘汰,份额会向技术强、标准高的头部企业集中。
二是限制盲目扩产,淘汰落后产能。工信部2024年发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里明确,产能利用率不能低于50%,还提高了能量密度、循环寿命这些技术门槛。
固态电池一直被称为电池的“终极形态”,从2025年开始技术突破越来越明显,而在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半固态电池首先映入眼帘,并已取得订单突破与进展,在部分细分市场率先放量:
(1) eVTOL :近期上海时的科技获阿联酋企业 Autocraft 价值10亿美元的350架E20 eVTOL 订单,孚能科技作为独家电池供应商向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电池。

(2)3C:豪鹏科技近期推出新一代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产品,已获头部移动电源客户批量订单,预计未来将会更广泛应用于对安全性有极限要求的诸多场景。
(3)车企:上汽最近推出了一款10万级的新车,装的是清陶能源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这说明半固态电池在技术和成本上都达到了量产要求。清陶能源还说,明年四季度就能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这比其他国内厂商计划的时间都早。另外像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还有长安、吉利、一汽这些车企,也都打算在2027年前后实现不同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

另外对于近期热门的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而言,轻薄化设计及高强度持续作业均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
所以个人认为,固态电池的落地场景非常丰富,在需求方面不用担心。
国内外一起发力,不少机构觉得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可能比2027年更早。市场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是20亿,2025年预计到86亿,2026年涨到205亿,2030年可能达到1163亿。

目前跟电池有关的指数有三个,分别是CS电池[931719.CSI]、新能电池[980032.SZ]、新能源电池[980027.SZ],其中固态电池含量最高的是CS电池,高达40%。指数成分股中多家公司已预告2025年中报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该指数现在市盈率26.73倍,处于历史24.27%的低分位。随着“反内卷”政策推进,行业会慢慢触底,竞争格局有望变好,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会提升,股价修复的可能性比较大,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基金左侧布局。

$招商中证电池主题ETF联接C(OTCFUND|016020)$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C(OTCFUND|013180)$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2863)$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5873)$
$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5968)$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C(OTCFUND|017873)$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C(OTCFUND|012349)$
#专家:反内卷或过度炒作!你怎么看?##中国下半年将掀起人形机器人应用热潮##沪指盘中突破3600点!后市怎么看?##牛市旗手持续活跃 慢牛行情成色几何?##A股持续走强 这次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