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之后中证银行指数累计跌幅达到5.07%(全收益指数跌了3.93%)。
就在大家认为银行是不是该抛弃的时候,今日上午又涨超1%。是不是混乱了?那就让我先来解释下,这轮回调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前期涨幅较大后的阶段性调整。7月11日时,银行股的市净率(PB)达到了0.74倍,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部分资金选择卖出获利,导致股价回调。
其次是套利资金的短期操作增加了抛压。7月是上市银行的分红高峰期,有些投资者会在分红前买入股票,等股权登记日之后卖出,赚取分红收益。由于多只银行股的分红时间重叠,这种短期操作进一步放大了卖盘压力。另外,分红后股价会进行除权除息调整,也会导致股价在技术面上出现下跌。
另外,部分银行股东在高位减持,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影响。比如杭州银行、齐鲁银行近期都发布了股东减持的公告。不过我们认为,这更多是保险资金为了锁定收益而进行的阶段性调仓操作。在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需求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险资不太可能大规模撤离。
那么这轮回调之后呢?银行股消化一阵子之后还能不能再涨?
我们再来回顾下银行的增持逻辑——【高股息可能是资产荒下的最优选择】
2022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了111个基点,企业债收益率降了167个基点,新发放的贷款利率降了144个基点。国内资产的整体回报率在下降,这可能就是各类资金加速买银行股的主要原因。现在银行板块的静态股息率有4.08%——比一年期存款利率高310个基点,比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高192个基点,比保险预定利率高155个基点。银行最核心的优势还是低估值+高股息——现在银行AH的市净率(PB)才0.76倍,差不多花不到8毛钱就能买到1块钱的净资产。关键是,银行不是那种暴涨暴跌的“妖股”,而是能提供稳定长期回报的“压舱石”,在这轮跌下来的优质银行股,反而更值得关注。
刚刚公布的7月LPR也和预期一样没变化。LPR稳着,银行的息差压力就不会突然变大,经营基本面稳得住,所以这轮调整说到底还是因为之前涨多了,部分资金选择先卖出锁定收益,震荡回调挺正常的。只要银行板块的股息率还比无风险利率高,资金没更好的去处,涨回去是大概率的事。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点:这轮回调到底意味着啥?
很多人没意识到,回调其实可能让银行的股息率“被动”涨了——同样的分红,现在买的价格更低了,吸引力反而更强。股息率一高,长期资金对银行的兴趣不会变,后面大跌的风险也就低了。比如银行AH指数,现在股息率超过4%,和无风险利率比还是有明显优势。
更重要的是,银行股现在还有个硬核支撑——中报。
根据天风证券,2025年上半年(25H1)的业绩可能会部分兑现基本面的边际改善预期,具体包括:
一、净息差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一方面,市场上贷款和存款的供需矛盾不像之前那么紧张,贷款利率下降的速度变慢了;另一方面,很多高利息的定期存款集中到期,银行在存款成本上的压力有所减轻,这部分改善的红利开始释放。
二、非利息收入(手续费、投资收益等)有望持续好转。一方面,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加上近期理财产品市场有所回暖,银行中间收入的降幅会缩小;另一方面,第二季度债券市场行情好转,其他非利息收入的降幅也会收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快速发行和使用,加上一系列金融政策的落地,都在持续缓解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而且整个银行业拨备覆盖充足,这些拨备资金还能反过来补充利润。
中泰证券最近测算,上半年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预计还能小幅增长(大概1.1%),而且接下来还会逐季变好——业绩稳住的预期,正是银行股最大的底气之一,等中报陆续披露就能看到了。
所以我觉得,大可不必看到股价跌就慌,只要逻辑没有变,虽然可能会比之前震荡,但是银行长期估值修复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大家可以阶段性止盈收益,但在连跌了以后也可以选择重新入场。

————————————————分割线——————————————————
关于银行的这篇文章其实昨天就想写了,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博主也是有本职工作的牛马但也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变成了马后炮
#沪指盘中突破3600点!后市怎么看?##牛市旗手持续活跃 慢牛行情成色几何?##A股持续走强 这次能持续多久?#
#煤炭板块突然拉升 行情逻辑是啥?##1.2万亿投资!大基建爆发#
$鹏华香港银行指数(LOF)C(OTCFUND|010365)$
$招商中证银行AH价格优选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6573)$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C(OTCFUND|017873)$
$广发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C(OTCFUND|004857)$
$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混合发起A(OTCFUND|01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