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多家媒体报道,一基金公司90后员工用别人账户炒股4年,但是未申报,被罚款3万,下图为基金报报道截图。
大家要注意:这个基金公司的员工,违规被处罚三万块钱不是炒股,而是炒股未申报。
从业人员炒股买基金这事,很多人都知道证券从业人员不让炒股,但是其实我说一下,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关于炒股或是买基金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1、股票。
证券公司员工依法不让炒股,基金公司员工法律上可以炒股。
下图这是基金法第十七条规定,基金公司的员工、配偶或是其他利益人可以炒股,合规合法,但是要申报。
也就是泥沼,我本人如果是基金公司的人,我理论上是可以炒股的,申报就行,这也是上述新闻的情况,罚的不是炒股,而是用别人账户炒股不申报。
但是从实际执行来说,这事尺度有不同。
宽松的尺度的是,某些基金公司的投研方面人员不能买,但是非投研人员可以炒股,就是麻烦些,要报备账号,方便监控,买卖股票还要事前申请,事后申报,持股周期半年以上,比较麻烦。
严格的尺度的是,某些基金公司为了省事,直接一刀切规定,自己公司的人直接不让炒,要不解释不清。
证券从业人员则直接禁止炒股,这是证券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交易所,证券公司和结算公司的人不能炒股,这是证券法法律明文禁止的,条文见下图。
也就是泥沼,我本人如果是证券公司的人,我只要炒股,我就违法,就得挨罚。
第二、基金
股票上的区别说了,再说基金投资的区别。
证券从业人员不让炒股,但是可以买基金,甚至可以开场内户,但是这个场内账户,只能开场内基金户,买场内ETF、LOF,还得关闭可转债权限(可转债一定情况下可以转换成股票)。
至于场外基金户,则无限制。
实际执行中,证券从业人员如果开场内基金户,默认只能开自己公司的基金户,方便监控是否违规。
你以为证券公司的人实际可以在场内ETF翻云覆雨,血赚暴赚?
实际上,我知道的证券公司的人自己开的基金户,很多基金户交易都是基层营业部的理财顾问,为了完成上面总部下派的ETF销售任务。
基金公司的人买基金是要求持有六个月以上(货币基金除外)。
但是实际上执行起来,尺度也不一样。
有些要求只锁定自己基金公司的基金。
比如泥沼是A基金公司员工,我持有自己公司的基金,会被要求锁定六个月,其他B、C、D、E等等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不限制,随你投资,就看泥沼的投资水平高低了。
有些则要求,锁定全部基金公司的基金。
比如泥沼是A基金公司员工,我持有自己公司的基金要求锁定六个月,其他B、C、D、E等等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也得锁定六个月以上。
这就导致什么问题?
基金公司自己员工投资基金投顾组合,如果基金投顾管理人进行调仓,里面恰巧有被锁定的份额,那么调仓可能面临失败。
这也是部分从业人员反馈的问题,自己投资的投顾组合调仓是否可以不锁定六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金公司的人,不愿意参与投顾组合的原因,遇到调仓很容易因为锁定六个月,而出现调仓失败。
除此之外,还有是否追溯区别。
比如泥沼是A基金公司员工,但是我在10年前就买了B基金公司的基金,我一直持有十年了,那么我现在突然跳槽到B基金公司了,我持有的B基金公司的基金怎样办?
你会说10年肯定大于六个月,肯定可以自己自由交易啊,不行,很多公司要求你重新再锁定六个月,日期从入职开始算起,可不管你之前已经持有的十年。
第三、申报
证券和基金公司从业人员都要定期申报投资行为,这也是日常的惯例了,无非有的周期是一个季度一次,有的周期是半年一次。
而且投资行为申报,不仅要申报自己的投资,还要申报直系亲属的投资行为,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合规法务等相关部门会盯着这件事。
很多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还专门有投资行为申报相关的系统,有些是自己IT部门搞得,有些投资行为申报系统还是外采的。
这几年,搞出一个基金E账户,这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功能,一个软件能查询所有基金公司的持仓,其实不止是方便投资者,也方便了从业人员的投资申报。
但是各家也不一样:有些是在投资行为系统里面,拿着基金E账户截图,上传截图就行,方便员工,不浪费员工时间。
但是有些公司,即使知道有基金E账户,也得老老实实在投资行为申报系统里面,一笔一笔填写,那可不管你是不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
原因竟然是,投资行为申报系统是外部采购的,如果不用,那就是浪费采购预算,会被审计问责。但是如果升级,又要额外花钱,现在要降本增效,控制预算开支。
而且这不是个例,好几个不同公司的人跟我说过这事。
最好玩的还有一个事情,某公司有个入职没多久新员工,爸妈是在老家县城开一个小餐馆,你也懂得,爸妈自食其力,这也算很正常对吧,这员工没问明白其他同事,就在直系亲属是否投资股权里面写了父母投资了餐厅。
好家伙,这一下,公司有关部门的人就很紧张了,以为是员工父母投资了什么连锁的大餐饮企业,就询问是不是投资股权了。
结果仔细一问,发现闹了一个笑话,这事是我前两年听一个伙计说的,他们公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