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4 17:28:06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科创债ETF发行上市,债市有什么影响吗?

今天也是平稳收蛋的一天,依旧先说下结论:

6-7月是债券市场布局下半年的重要节点,短端利好带动整体行情,叠加央行买债,减轻财政压力的利好,整体看好。其中,短端的表现可能会减弱,比不上去年下半年的债市行情

今天想跟大家多聊聊未来债券投资的观点,我们先来看当下时点:

1. 七月会有什么利好的因素呢?

钱多涌入(理财潮汐): 理财产品资金像潮汐一样规律性地涌入市场(季节性放量),符合预期。它们特别喜欢买“存单”(一种短期债券),导致存单利率下降,拉着整个债市(特别是信用债)往上走。


政策“观察期”(不确定性是朋友): 7月份大家都在等政策(外部谈判、国内政策),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更倾向于买相对安全的债券(特别是信用债),而不是去冒险炒股。政策本身暂时没给债市太大压力。


银行“弹药”足但没地方花(配置需求旺): 之前央行降准、发特别国债给银行补充了资金(资本金)。但银行吸引理财资金回表(变成存款)的效果不好,导致6月理财钱很多,这些钱就疯狂买存单等债券,有点“抢跑”了,可能提前消耗了7月的一部分上涨动力。


央行可能“亲自下场”买债(潜在利好): 市场在传央行可能直接买国债,虽然不确定会不会做、怎么做,但大家觉得这是个政策创新,目的是帮财政减压,对债市是大利好。这个预期支撑着市场信心(整体看好)。


2. 潜在的风险/压力(利空因素)?

政府要发很多债(供给冲击): 中央+地方要借很多钱(净融资1.5万亿),相当于市场上一下子多出很多新债券要卖。东西多了,价格可能就难涨甚至跌(供过于求)。

6月“抢跑”透支了? 前面说的6月理财疯狂买债,可能把7月该涨的提前涨了,导致7月后劲不足(利好提前兑现)。

央行买债只是“预期”? 如果央行最终没买,或者买的规模远低于预期,市场会失望,可能导致下跌。


第二个话题,今年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频现,下半年会继续延续下去么?

首先,我们发现,最近的效应逐步在减弱,不像以前股市大涨债市就大跌,或者反过来。

原因如下:

股市“没方向”: 股票市场像没头苍蝇,靠几个大盘股撑着指数,没有明确的主线,整体赚钱效应不强。这跟今年3月份的情况很像。

债市驱动因素“不冲突”: 现在推动债市上涨的主要是“钱多”和“不确定性”,而不是因为股市特别差(虽然股市不强也是支撑债市的一个因素)。

短期风险可控: 虽然下半年大家可能更担心经济(担忧情绪提升),但现在推动股市上涨的力量比3月份还弱,所以短期内股市不太可能突然暴涨把债市的钱吸走(造成显著跷跷板效应)。


昨天因为市场钱很宽松(资金面松),债市(利率债)又涨了点,同时交易的人(交易盘)买得更多了,这算是体现了一点“跷跷板”(钱松利好债市)。但这更像是个别现象,不是当前主旋律。

关键观察点: 如果下半年股市突然找到明确主线(比如政策大刺激某个板块)或者经济预期大幅改善,跷跷板效应可能会回来。目前暂时不用太担心。


利率债

昨天涨了,主要因为市场钱多(资金宽松)。

7月预计会“震荡”(上上下下波动),因为政策预期减弱,但资金价格低(有利)。关键看钱松的状态能持续多久。


信用债


谁表现好? 

短期债(1年以内)、低评级(资质稍差)、长期限(5年以上)的表现相对更好。信用利差(相比国债多给的利息)在收窄(变得更值钱)。

现在贵不贵?

短期(1年)信用债,无论什么评级,都非常贵了(分位数历史低位),性价比很低,别追高!

长期(3年、5年)的AAA级(最好评级),相对还有点“性价比”(分位数10%附近),信用利差可能还能再压一点点。

为什么还强? 市场上想买信用债的钱很多(配置需求旺),但新发的信用债不够(供给不足),供不应求自然撑住价格。


未来怎么看?

短期: 肯定会有波动调整(受各种消息影响)。

长期: 收益率(价格的反面)大方向还是向下(价格向上)。所以策略是:跌了敢买!

怎么买?


可转债

昨天通信、医疗相关的转债涨得好。

中线(未来一段时间)看好军工、医药相关的转债,虽然会来回波动,但存在结构性机会,可以重点找找。

#国家药监局力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银行股再度走强 多家银行创历史新高##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将迎来综合治理#

$富国久利稳健配置混合E(OTCFUND|019370)$

$华泰保兴安悦债券C(OTCFUND|020741)$

$华夏磐泰混合C(OTCFUND|013360)$

$南方中债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E(OTCFUND|013594)$

$长城短债C(OTCFUND|007195)$

$广发双债添利债券E(OTCFUND|009267)$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