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投债,还投股”的基金想要实现“稳中求进”的投资目标,是不是只要“加”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将这些不同资产“打包、拼盘”,就可以了呢?
其实远远不止。
为什么不能仅简单叠加权益类资产?
要在“控制风险”和“增厚收益”之间更好地实现动态平衡,这类基金在投资时,就不能简单的进行"高风险资产堆砌"。
比如,权益资产虽然预期收益较高,在股市表现好的时候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波动较大,如果盲目加入到投资组合中,股市回调时,可能导致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影响基金相对稳健的投资风格,这和“主投债,还投股”的基金的投资目标不符。
因此,“主投债,还投股”的基金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来平衡收益与风险。
如何力争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1、专业精细的资产配置管理
——按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和投资目标,科学控制“加”多少
基金经理会结合市场情况、基金的投资风格和目标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在基金合同允许的投资比例限制内,确定各类资产的合理配置比例,确保组合的整体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该配置比例常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一来,随着各类资产的涨跌、基金申赎带来的基金资产变化,基金配置的各类资产权重可能会偏离预期设置的配置比例。此时,基金经理就可能需要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基金配置需要,看是否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对资产进行“再平衡”,将组合“拉回”预期的配置结构,保持基金预期风险水平。
二来,市场环境可能变化,基金经理也会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例如是否要适当增加股票资产配置,以分享权益类资产增长的红利;是否要提高债券资产的比重,以保障资产的稳定性,避免基金净值受到过大冲击等。
2、多种策略运用
——不仅“加”资产,还会“加”策略
01资产增强策略
投资资产上的增强投资策略是这类基金最常用的方式。
在纯债资产上:
这类基金既要通过债券利息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也会合理把握债券价格波动中的机会,力争提升债券的资本利得收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
比如:通过调整债券组合的久期,来应对利率变化对债券价格影响的久期管理策略;通过配置信用等级相对低的债券来获取更高的收益率的信用下沉策略等。
在权益资产上:
在精选投资个股和可转债时,不同基金也可能有自己偏好的投资方向和风格。
比如:有的基金主要通过可转债“增强”收益;有的基金偏向于配置不同行业的股票,在行业间寻找机会、分散单一行业风险;有的基金可投港股,可将资产分散投资在不同地区;有的基金擅长通过参与新股投资增厚收益。
不同的权益类资产配置策略下,不同“主投债,还投股”的基金也会表现出有差异的业绩表现。
02其他增强/风险控制策略
杠杆管理:基金可通过正回购,将持仓债券质押,融入资金,再用这部分钱继续投资。杠杆对于收益和风险都同样有放大作用(根据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杠杆率不得超过140%,封闭式基金不得超过200%)。截至2024年底,这类基金平均杠杆率约为113%(iFind,20241231)。
衍生品投资:部分基金还可运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投资策略,利用它的双向交易机制(可做多也可做空),对冲市场风险,如在预期股票下跌时,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来对冲风险。 截至2024年底,有16只偏债混合基金有进行股指期货投资(wind,20241231)。
综上,“加”,并非简单叠加高风险资产,而是还会通过各类资产比例控制、多种投资策略的使用,来平衡收益和风险。
在不同的投资策略下,同为“主投债,还投股”的基金,也会表现出有差异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投资前,我们要仔细看看基金具体投什么、怎么投,心里有数之后,再做投资决策。
#6月市场行情如何演绎?#
声明
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